前一天,Lena 拿下了歐洲歌唱大賽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的冠軍,這可能是目前規模最大且歷史最悠久的比賽。
這比賽從 1956 年開始舉辦,今年已是第 55 屆,並有 39 個歐洲與鄰近國家參賽;比賽規則由各國派出國家代表,演唱一首未公開發行過的新曲,經預賽與決賽後,由評審團與各國觀眾電話投票,同時,各國觀眾不得投給自己選手,獲勝國並將成為下屆主辦國。
2006 年愛沙尼亞決賽
這比賽由於影響力巨大,每年決賽都有上億人收看現場轉播,許多已出道歌手也報名參加;歷年來,包括 1966 年奧地利的 Udo Jürgens、1974 年的瑞典優勝者 ABBA 樂團、1988 年代表瑞士的席琳狄翁 (Celine Dion),都已成流行樂壇的巨星。
55 年來,愛爾蘭共勝出 7 次,為歐洲國家領先者,英國、法國與盧森堡則分別以 5 次優勝居次,今年的 Lena,則僅是德國繼 1982 年後第二次拿下冠軍。
各國奪冠次數統計
對多語系的歐洲而言,比賽語言其實有番沿革,最初十年,選手可選唱任何語言的歌,1966 年後為表彰各國代表性,選手僅能選唱自己官方語言的歌曲,1973 年後,語言限制又取消,這時各國選手紛紛選唱英文歌,包括 1974 年的瑞典天團 ABBA,其實是以英文歌奪得優勝;1977 年,主辦單位又恢復了官方語言限制,但特別對德國與比利時放寬英文歌曲,1999 年,這些複雜的規定全部揚棄,這項比賽不再有任何語言限制,導致了 2003、2006、2008 年的比利時與荷蘭參賽者,其實唱的是自創的不存在語言。
2008 年參賽的比利時樂團 Ishtar,演唱自創語言的歌曲 "O Julissi"
參賽資格方面,2000 年後,主辦單位推出了 Big 4 政策,為表彰英、德、法、西班牙四國在過去累積的積分與財務支持,這四國選手可自動晉級決賽,不需經由初賽挑戰;這項決定讓財務援助排名第五的義大利憤而退賽,至今未再參加;近年主辦單位主動提出把 Big 4 修改成 Big 5 的提議,希望義大利回心轉意,不過義大利表示他們已失去興趣。
事實上 Big 4 政策並未給這四國選手帶來任何勝利,今年的 Lena,只是這項政策實施以來第一位 Big 4 的優勝者。
比賽的悠久歷史也成了國際政治的研究素材,許多調查顯示,各國的投票分佈會隨著國際局勢影響,國際關係緊張的國家選手,絕不可能得到敵對國家的選票;同文化語系國家的投票分佈也會結盟,形成棄保效應;同時,為避免人口差異造成的不公平,各國選票最終會換算成標準化的積分,這也使得小國家在選票上的影響力將大於人口眾多的大國。
為迎合各國觀眾的不同屬性,流行曲風始終在這項比賽較佔上風,許多選手也在表演與舞臺上下工夫,取得視覺上的投票優勢,反忽略音樂本身,逐漸成為這項比賽受詬病之處。
由於 2009 年的優勝者為挪威選手,因此今年比賽由挪威奧斯陸舉辦,受到金融風暴影響,主辦單位挪威廣播公司被迫賣出今年 FIFA 世界盃的轉播權,以取得主辦這項大賽的資金。
挪威奧斯陸的比賽會場 Telenor Arena
19 歲的 Lena 在參加德國初賽前,其實沒有任何演唱經驗,她出生於漢諾威,祖父是前任西德駐蘇聯大使,小時候志向其實是成為舞者,她從五歲開始學芭蕾、爵士舞與 Hip-Pop,曾擔任電視臨時演員,但從未接受過歌唱訓練,她不會樂器也不懂樂譜;事實上,前往挪威參加決賽前一個月,她才剛考完她的高中生物、物理與歷史畢業考。
她自己報名了德國的初賽,在 4500 位報名者中,進入了最後 20 強的德國資格賽,她一出場就注定受到矚目,只要她在資格賽唱過的歌曲,一定重新受歡迎並進入德國單曲排行榜,所有她唱過的 8 首歌曲中,有 5 首重新入榜並超越了原唱者的排名。
3 月 12 日,德國決賽,她唱了三首自己的新歌 "Satellite", "Bee", "Love Me",取得了德國代表資格,觀眾並票選 "Satellite" 為她的決賽比賽歌曲;這三首歌旋即在德國單曲排行榜上佔據第 1、3、4名,打破德國紀錄,"Satellite" 並在排行榜冠軍佔據五週。
5 月 7 日,前往挪威前夕,她在德國推出第一張專輯 "My Cassette Player",她也參與創作其中五首歌曲,專輯推出後馬上在德國奧地利拿下排行榜第一,並在瑞士位居第三。
兩週後,她抵達挪威奧斯陸準備決賽,距離她報名德國初賽才幾個月,這時她竟已是發片歌手的身分了;她以 Big 4 選手的資格直接參加決賽,與其他 24 名選手競爭,不過這時她已是網路點閱率數一數二的參賽者。
挪威總決賽三位主持人
2010 年各國入圍情形
5 月 29 日晚上,Lena 在 25 國選手中排倒數第四位出場,因她是 Big 4 選手,所以這只是她第一次上台,而她的競爭者不乏專業歌手;她身著黑色緊身裙,偌大舞台上只有四名身後合音,背景色調也是暗色,沒有舞者樂團,空曠舞台使她的身影更顯嬌小;在她的家鄉,有 1500 萬人正收看電視轉播,剛考完高中畢業考的她,略顯緊張地唱完了她的成名曲 "Satellite",靜候記分結果。
她拿到了 246 分,比第二名的土耳其樂團足足多了 76 分,是這項比賽有史以來差距第二大的結果;在 39 國觀眾的投票中,她拿到了 9 個國家的最高分與 5 個次高分。
現場德國觀眾
頒獎後現場演唱
當天晚上,德國電視台的瞬間收視率達到了 49.1 %,第二天 Lena 攻佔了所有德國大小媒體頭版,一週後,她的單曲 "Satellite" 也在丹麥、芬蘭、挪威、瑞典、瑞士等國登上第一,這首用人造衛星 (Satellite) 形容盲目愛情的歌,現在成為她的代名詞。
家鄉漢諾威觀看 Live 的民眾
2011 年,將由德國接手舉辦下屆 Eurovision 大賽,Lena 已表示將再代表德國參賽,她是歷年來第三位隔年再度參賽的衛冕者。
回想這場夢,Lena 提到她最初報名的動機,"我只是想測試自己,我想聽聽專業人士對我的評語" (I like to test myself. I wanted to see how I am perceived, and I wanted to hear what people with knowledge have to say about it. I personally can’t judge myself at all);關於她的報名,她從未告訴任何人,因為這樣就算被踢出去也不會太丟臉 (I didn’t tell my friends about my first casting for the show, so there wouldn’t be any stupid comments if I got kicked out straight away)。
被問及她的歌唱技巧,Lena 認為,"我沒有任何技巧";也許,她的特色就是她的平凡,她不僅是人造衛星 (Satellite),也是天生的明星。
5 月 29, 30 日,德國大小報的頭版報導。
唱片行的 Lena 專區
Lena 五月底奪冠時,正值歐洲財政危機,德國不願出手援助的角色受各國側目,德國畫報 "Bild" 很高興地以標題 "歐洲最終還是喜歡我們 !" 為 Lena 的獲勝下註腳;六月份,德國 Focus 雜誌針對 28 國所作調查中,德國受所有國家的喜愛達 59 %,居各國之首,媒體也將此歸功於 Lena 帶來的年輕德國形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