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8日

Smarter


新的一年往往是人們下決心改善自己的時刻,《Newsweek》深諳人性,開春封面就是「讓你變聰明的 31 種方法」( 31 Ways to Get Smarter- Faster )。

摘錄評論一下 :

1. 多吃薑黃 (Eat Turmeric)


薑黃素 (Curcumin) 能避免老年癡呆,據說印度咖哩含量很多。( 所以印度人聰明是這原因嗎 )


2. 學跆拳道 (Take Tae Kwon Do)


或舞蹈、回力球等其他類似運動 ( 有類似嗎 ),可提升大腦協調,《Newsweek》說,也可用 Wii 或 Kinect 代替。( 好吧,所以韓國人聰明是這原因嗎 )


3. 多看半島電台 (Get News from Al Jazeera)


少看 CNN 與 BBC,意思就是要多接觸不同訊息來源,開放思維。( 翻成台灣版,就是少看台灣電視新聞啦 )


4. 拋開你的智慧型手機 (Toss Your Smartphone)


智慧型手機讓你無法專心在手邊真正事務上,影響專注思考。( 包括其他 3C 產品 )


5. 睡多一點 (Sleep a Lot)


睡眠幫助大腦重整資訊,記憶會更好。


6. 下載 TED 程式 (Download the TED App)


多參加 TED 的論壇會議,若不成,至少下載 TED 的 App 到智慧型手機上。( 不是要拋開手機嗎 )

TED 是美國非營利機構,定期舉辦各類論壇,贊助傳播新趨勢,在台灣可看每週四晚中天新聞的授權播出,或朱學恆開放式課程網站 (MyOOPS) 的翻譯版


7. 學習一種新語言 (Learn a Language)


新語言可訓練你的腦前額葉皮質 (Prefrontal Cortex),多花點時間學習外語吧。( 不是要多睡一點嗎 )


8. 玩字謎遊戲 (Play Words with Friends)


研究顯示填字遊戲可避免阿茲海默症。

( 許多西方人沉迷填字遊戲,聰明無比的柯林頓就是一位,不過中文不是拼音文字,填字遊戲不若拼音文字這麼富變化,也許該搭配前一則的學種新語言吧 )


9. 建立記憶宮殿 (Build a Memory Palace)


就是學習記憶術的意思,運用鮮明影像,提升記憶。( 記憶宮殿是種利用地理位置建構,幫助記憶的方法 )


10. 學一種樂器 (Play an Instrument)


學樂器有助提升記憶與協調性。( 怎麼這麼多東西要學 )


11. 參加藝文季活動 (Go to a Literary Festival)


多參加各國書展,聆聽大作家見解。( 台北國際書展已是世界第四大,僅次法蘭克福、波隆納、美國 BEA,不需捨近求遠了 )


12. 吃黑巧克力 (Eat Dark Chocolate)


黑巧克力含類黃酮 (Flavonoid),可幫助記憶,《Newsweek》建議搭配紅酒,因紅酒也有類黃酮。( 這則既浪漫又容易,深表贊同 )


13. 打毛線 (Join a Knitting Circle)


訓練手腦協調與靈巧。( 這則,實在太花時間了,除非你有送的對象 )


14. 少帶微笑 (Wipe the Smile off Your Face)


研究顯示,輕微蹙眉可提升分析思考力。( 難怪在中國皺紋代表智慧,猶太諺語「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也是這樣來的嗎 )


15. 多玩暴力電玩 (Play Violent Videogames)


暴力電玩可訓練反應,降低壓力。( 還可順便複習前一則的蹙眉 )


16. Follow 以下這些人的推特 (Follow These People on Twitter)


Newsweek 列了三個人,Nouriel Roubini, Jad Abumrad, Colson Whitehead,分別是經濟學家、廣播主持人、作家。( 這則太瞎,且距台灣太遠了 )


17. 多吃優格 (Eat Yogurt)


老鼠實驗顯示,優格裡的益生菌 (Probiotics) 可提升老鼠記憶力。( 所以老鼠偷吃你的優格就慘了,牠永遠記得再回來吃 )


18. 隨時記錄複習 (Install SuperMemo)


意思是在事情忘掉前趕快記下來,常加複習。( 原文意思是下載幫助記憶的記錄軟體 SuperMemo,不過對記憶不好的人來說光學新軟體就夠惱人了,也許隨身攜帶 3M 自黏貼是較好主意 )


19. 看場莎士比亞的戲 (See a Shakespeare Play)


如果不能閱讀,至少要看場戲。( 中文世界要類比的話,也許是紅樓夢吧 )


20. 多喝水 (Hydrate)


H2O 可幫助大腦工作得更久。( 根據 CNN 評比,水是世界五十大飲料之首,這樣好像兵器譜排行 )


21. 參與線上學習課程 (Check out iTunes U)


iTunes U 是 Apple 提供的線上課程軟體,有常春藤名校的網路版課程。( 台灣版開放式課程就是 MyOOPS 了 )


22. 觀賞現代藝術 (Visit MOMA)


不僅僅是讓你看來聰明有氣質,而是研究顯示真的可變聰明。( 應該是因為很難看懂所以需不斷思考吧,或者有時需歪著頭看,也能晃動刺激腦部 )


23. 用手寫字 (Write by Hand)


還記得用手寫字的感覺嗎,研究顯示,用手寫下的字較易進入大腦。( 這則在中文世界特別有意義,光是可記得中文字怎麼寫,對大腦的刺激就很足夠了 )


24. 分段時間管理 (The Pomodoro Technique)


Pomodoro Technique 是種時間管理方法,引自廚房裡煮義大利麵的定時蕃茄鐘,方法是將一件事分成許多段,設定每段的小目標依序完成。( 但很容易在完成小目標後就去放鬆慰勞了 )


25. 分神失焦 (Zone Out)


讓大腦休息,避免陷入細節中。( 可跟前面睡多一點那則一起練習 )


26. 喝咖啡 (Drink Coffee)


喝咖啡對短期記憶有幫助,還能減緩憂鬱。( 但這又跟睡多一點互斥了 )


27. 改變思考角度 (Refine Your Thinking)


試著違反當下直覺的想法,作出更細緻決定。( 第一個想法都是蠢的 )


28. 自制 (Delay Gratification)


研究顯示,可忍受甜食誘惑的小孩比立即吃光的人更易有成就。( 接續前一則,看來想變聰明就不能遵照本能 )


29. 成為一種專家 (Become an Expert)


專精某領域後,大腦會自動形成認知模式,思考更具效率。( 例如棋士或樂手,最強大的記憶家 )


30. 網路評論 (Write Reviews Online)


多至網路發表意見,甚至批評,有助你更瞭解自己想法。( 那不就是鄉民嗎 )


31. 離開城市 (Get our of Town)


城市喧囂會傷害大腦,減損記憶並降低自我控制力。( 看來是最終手段,到森林後,上頭其他方法都不能練習了耶 )


《Newsweek》也訪問幾位聰明人,如何擦亮你的腦袋 ? 牛津大學物理學家 David Deutsch,量子電腦專家,認為要保持辯證 (Be Contradicted),自己的見解被別人推翻是最過癮的事,不斷思考修正讓你更聰明。


密西根大學的日籍幹細胞專家山下由紀子 (Yukiko Yamashita),會在重要時刻隔絕外界干擾,她堅持不買智慧型手機。


哈佛語言學家 Steven Pinker 還是很酷,他的答案是「沒有訣竅」(No Gimmicks),你想從閱讀中得到更多,就再多讀一點,你想記得別人生日,就努力練習記,沒有捷徑。



其實如何變聰明不是新話題,因為人活著總有改變現狀的想望,20 年前牛頓出版社翻譯過一本書《如何增進腦力》,討論睡眠、飲食、運動、環境對腦力影響,也許是第一代的健腦中文書。


1995 年天下文化則翻譯很有名的《腦力激進》(Brain Building-Exercising Yourself Smarter),作者是當時金氏紀錄智商最高的莎凡 (Marilyn vos Savant),關於如何活絡腦力的十二堂課小練習,盤踞排行榜許久,現代人果然皆很焦慮,我也趕流行買了一本。


1996 年,開始流行神經語言程式學 (NLP, 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中文書市還出了本《喚醒內在天才》,教導如何利用潛意識、心理學、自我訓練開發潛在腦力,這其實是國外的正式課程。


2000 年後,隨相關研究進步,類似翻譯書如雨後春筍,涵蓋腦神經科學、心理學、教育學、營養學、語言學、資訊科學、歷史學各領域,多如牛毛。很多如何變聰明的書來自日本,是否日本文化裡的努力主義與紀律,一生懸命,鼓勵大家後天堅忍修業,以克服先天逆境邁向更好人生呢 ?

近年的相關中文書







就個人看法,其實該放輕鬆些,人生能不能聰明,其實不是我們的責任,與其研究如何變天才,不如瞭解大腦如何運作,有趣也實用。例如天下這兩年出的兩本書,《大腦開竅手冊》(Welcome to Your Brain) 介紹大腦的古怪習慣,為何時差會傷害腦 ? 如何欺騙大腦成功減肥 ? 為何盲人聽力較好 ? 為何看太陽會打噴嚏 ? 為何音樂跟語言要趁早學習 ? 為何忘記車鑰匙卻不會忘記開車技術 ? 為何熱戀時眼睛像被蛤肉糊到 ?


《大腦決策手冊》(How We Decide) 則討論大腦在不同情境的應變,飛行員、飛彈指揮官、NBA 射手、美式足球四分衛、電視導播、撲克牌高手、華爾街交易員、政論名嘴、連續殺人犯等,他們的大腦如何下決策,還有大腦裡潛藏的直覺、情緒、理性、道德、預測、焦慮、辯論等。


其實,變聰明的藥方裡,都鼓勵人多方涉獵體驗不同事物,刺激腦神經,這是最有趣部份,人生的真相與樂趣,盡在其中;現代人很幸福,即使體驗不了,也讀得到,許多海納百川不設主題的雜誌,翻過一頁,就是另個世界。推薦中文雜誌若干,算我野人獻曝的簡易藥方,因為我很擔心它們隨時要停刊了。

《BBC Knowledge》月刊,這是英國 BBC Knowledge 頻道的平面雜誌,去年九月才推國際中文版,只要是 "Knowledge" 都屬其內容,最新一期包括太空競賽、911 十年、螞蟻戰爭、間諜武器、腦部掃描、長頸鹿、阿拉伯之春的數位科技、對稱之美等。


《知識通訊評論》月刊,涵蓋所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報導,最新一期包括自閉症、生物滅絕、蜜蜂生態、宇宙膨脹、心理學研究造假、水利發電、太平洋經濟合作協議 (TPP) 等。


《ppaper》雙週刊,涵蓋設計、廣告、創意、生活風格等主題,2009 年起另推出 《ppaper Business》月刊,介紹創意產業、網路產業、時尚產業等訊息。



《Shopping Design》月刊,設計雜誌,但主題涵蓋很廣,包括建築、家具、唱片、旅館、家電、單車、食物、咖啡館、旅行等。


《25 35》月刊,介紹 25 至 35 歲世代話題,例如旅行、環保、設計、時尚、料理、各國城市等。


一些國際雜誌中文版,大概沒有停刊危機,主題也五花八門。


一年多前這部落格介紹過的《Monocle》,很貴,仍然沒中文版。


知名美國雜誌《Wired》,即將在今年一月於台灣推出國際中文版,也是第五個海外發行國,這雜誌長年探討數位科技對商業、經濟、政治、人文、哲學、科幻小說、與都市規劃等各層面影響。



我的見解是,如果訓練大腦的過程令你深覺樂趣,那就繼續進行,如果沒有,也不打緊,聰明不是人生的真理。鄭板橋說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正是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之理,蘇軾二十歲中進士,也難料晚年悟出的人生真相竟是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原來,夫唯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公之言,傳萬世。




5 則留言:

  1. 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你的眉批
    每每總能讓人莞爾一笑


    好久沒有上來
    一見到你列的書單不禁捏了一大把冷汗
    許久沒念書的我對好多書名都陌生萬分
    幸好我的書桌上還有一本楊照的書可墊墊底

    祝你龍年龍好運

    回覆刪除
  2. 嗯,眉批很有趣,圖片也很讚啊....:)

    回覆刪除
  3. Fred 大人您好,(o.s.:禮多必詐...)

    我上課講文學作品,始終相信:超以象外,得其環中的道理.
    一如普魯斯特說:要掌握夏天的本質,不是經歷炎夏的酷曬,而是觸摸清涼的冷水.
    上週,我給學生講鄭板橋,不免提到難得糊塗,
    但糊塗之難得,也唯從聰明之難棄而來.
    就像:糊塗的人總喜歡裝聰明,而聰明的人往往裝糊塗...

    嗯....我的意思是...(小聲...)
    我想跟您借smart這篇文章給同學在上課一起看,可以嗎?
    當然會註明出處,只是還是覺得佔人便宜,心不安啊.

    回覆刪除
  4. 哪裡,歡迎引用喔,是我的榮幸,
    聽來是很有意思的課啊,
    介紹很多文章的感覺.
    Blog 就這樣登上正式學術殿堂感覺很恐怖哪.

    我還喜歡鄭板橋一封家書,
    也與聰明糊塗有些許關係的,
    說不定有點關聯,
    也野人獻曝一下喔!

    http://ppt.cc/usgb

    回覆刪除
  5. 您推薦的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我上課用的選本沒選,
    正好拿來一併補充,可免遺珠之憾(哈~真是賺到了)
    不過,這年頭上課講太多文章,學生可不見得領情,
    很多時候還是:只堪自愉悅,不可持贈君啊.

    世人多以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不近人情,
    但我對鄭板橋的感受卻是,只有(看似)不近人情,才能真正近人情.
    就像元好問說:不近浮名只近情....

    能得到版主許可,讓學生們讀您的文章,才是我的榮幸.
    您的文章真的寫的很棒.
    總之,非常感謝您的乾脆與慷慨.

    hermes 誠心拜謝 Orz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