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e to Me" 是美國福斯電視台 2009 年新影集,至今播出三季,公視已於 2010 年底播畢前兩季。
這部台灣譯為 "謊言終結者" 的影集,描述由 Cal Lightman 博士所率領的顧問團隊 The Lightman Group,受客戶委託進行臉部微表情 (Microexpressions) 與肢體語言分析,以判讀受訪者意圖、情緒、心理狀態及是否說謊等,他們的客戶涵蓋 FBI 與各聯邦執法單位,協助刑案兇手判定。
這部戲版權已賣至包括台灣的全球 55 國,也捧紅了飾演 Dr. Lightman 的老牌英國男星 Tim Roth,他曾演過電影 "黑色追緝令" (Pulp Fiction)、"海上鋼琴師" (Legend of 1900)、"絕戰猩球" (Planet of the Apes)、"我的藍莓夜" (My Blueberry Nights) 等片。
這種類似讀心術的機構技術,在現實世界確實存在,影集中,Cal Lightman 的角色原型其實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理學教授 Paul Ekman,Ekman 是臉部表情與情緒研究先驅,曾被美國心理學學會選為 20 世紀最重要一百位心理學家,也是時代雜誌 2009 年的百大影響人物。
戲中所採技術與分析內容,都是 Ekman 團隊的研究成果,包括主角使用之臉部動作編碼系統 (FACS, 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也是 Ekman 於 1976 年開發而成,目前這系統已建立一千頁資料手冊,內含 32 種不同等級的面部動作單元 (Action Units)。
Paul Ekman 於 1958 年取得臨床心理學博士,他認為臉部表情的變化與文化無關,而是生物本能,這想法與當時社會學主流意見相反,社會學界認為,人的行為與表達受後天文化影響。他回憶,"當時大家都認為我瘋了" (People thought I was crazy, that my idea was misled or misguided)。
(所有研究的起點: 達爾文 1872 年出版的書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 in Man and Animals")
於是 Ekman 前往日本、巴西與阿根廷,拍攝大量臉部照片,觀察共同點,他發現,面部以外的肢體反應或受文化影響,但臉部微表情 (Microexpressions) 卻是本能,無法改變隱藏;1960 年代後期,他再深入巴布亞新幾內亞叢林,研究當地土著的面部表情,更確信他的假設。
(Paul Ekman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叢林的研究成果)
回舊金山後,他與同事開始學習解剖學,分析臉部肌肉,然後,他們用 43 條臉部肌肉建立一萬套不同表情,有三千套具解釋意義;1976 年,他的團隊依此資料庫建立 FACS 系統,提供犯罪偵測與其他使用,研究對象也從臉部擴及其他肢體語言,Ekman 成為說謊學權威,並為臉部肢體語言的判定提供理論基礎。
(Paul Ekman 親自示範他的研究;左邊是真心地笑,右邊是敷衍地笑)
他與另位 Maureen O'Sullivan 教授亦領導一大型研究計畫 "The Wizards Project",企圖研究臉部表情對說謊的判準率,經過兩萬人測試後,他發現僅有約 50 人可在未經訓練下成功在他們面前說謊;測試對象涵蓋情報員、FBI、刑警、律師、心理醫生、大學生等,結果顯示,情報員的說謊技巧最高,而心理醫生與執法人員的說謊技巧,並不比大學新鮮人來得高明。
Ekman 已於 2004 年從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退休,近十年他幫 CIA、FBI 與各執法單位授課,並長期合作,如分析賓拉登錄影帶的臉部表情,或研究機場監測系統等;同時,Paul Ekman 已不再發表研究成果至學術期刊上,他認為,這些公開成果可能被美國敵對國家運用,而使美國暴露於威脅中。
"Lie to Me" 並非娛樂界第一次運用他的研究,2001 年,Ekman 曾擔任 BBC 影集 "The Human Face" 的科學顧問;近年來,他常協助演員的面部表情演出,也受雇於夢工廠、皮克斯等動畫公司,因動畫中需要表情設計。
身為權威,Ekman 與他的研究團隊有項堅持,他們不會對公眾人物如政治人物是否說謊,發表公開意見;雖然他在接受訪問時,提到柯林頓曾使用距離式語言與臉部 43 根肌肉的特定位置,顯示其在呂文斯基案中說謊,Ekman 表示,當年他曾致電白宮希望協助,但遭拒絕,因白宮怕民眾發現總統竟接受說謊專家的輔導。
Paul Ekman 永遠告訴自己,始終當個說謊專家,而不是成為專業說謊家 (The expert on lying wanted to make sure he never became anything close to an expert liar.)。
"我這輩子已看了太多欺騙",Ekman 說 "且與謊言為伍太久了";他在女兒出生後即決定,試著不說任何謊言地渡過每一天,"忠於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Paul Ekman 出版過許多暢銷書,包括最近與達賴喇嘛的對談錄。
中文版翻譯
相較 Paul Ekman 的研究,近年在全球推廣讀心術不遺餘力的喬.納瓦羅 (Joe Navarro) 則來自另一系統;Navarro 這兩年在台灣出了三本暢銷書,2010 年 12 月還受出版社之邀來台演講。
Navarro 在 FBI 反情報部門任職 25 年後退休,負責非言語溝通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研究,他的讀心術都是從實戰街頭與偵訊恐怖份子學來的,也曾在 FBI 與 Paul Ekman 合作,其實務經驗可補 Ekman 之不足。
Navarro 2003 年從 FBI 退休後,成為暢銷作家、演說家、企業與美國國務院顧問,他的書被翻成 16 種語言,賣出上百萬本,並連續四年在哈佛商學院開授讀心術課程,光 2010 年全球就有 54 場演講,包括 12 月的台北場。
Navarro 是古巴人,1961 年因豬玀灣事件,與家人逃難至邁阿密,由於不懂英語,8 歲的他開始培養環境意識並觀察非言語行為,自我保護;23 歲時,他被 FBI 僱用,成為史上第二年輕的探員;當時 FBI 內部並無完整讀心術課程,Navarro 與同事依據實戰所累積資料,歸納一套理論,這些針對表情、手勢、肢體、距離、碰觸、甚至衣著所得的讀心術知識,彼時並無理論支持,直至近年大腦掃描與神經造影技術的進步,才印證 Navarro 與 FBI 的判讀基礎。
Navarro 認為,非言語溝通佔一般人際溝通的 65 % 以上,且受大腦邊緣系統控制 (Limbic system),多屬立即且反射性動作,可觀察反應者最真實想法與意圖;此腦緣系統受刺激時,無法避免會產生靜止、逃跑、奮戰 (Freeze, Flight, Fight) 的三階段本能,以保生存,這些反射雖稍閃即逝,卻真實無比。
他也提出實務操作的重點,例如,重視背景環境、辨認普遍性的非言語行為、解讀特殊非言語行為、確立對方基準行為、注意多重暗示、注意突然改變的行為、判讀自在與不安等。
身為難民小孩,Navarro 的街頭經驗告訴他,讀心術其實是 "同理心" 的訓練,這也是他大力推廣之原因,是有助個人在社會生存的 "社交智慧" (Social Intelligence),幫助他在不懂英語的幼年融入美國社會。
對於說謊,Navarro 則保守得多,他認為,從腦緣系統反射辨別謊言並不容易,沒有任何一種非言語行為代表說謊,"很遺憾,我們人類並沒有小木偶效應 (Pinocchio Effect)"。
畢竟活著總需要些謊言。
裡面有一張照片藏了"Dr. House"耶
回覆刪除http://ppt.cc/cuj0
回覆刪除看影集,學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