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3日

TV Towers (1) : Before 1980

世界上,許多主要城市均有電視塔 (TV Tower),這些塔最初興建的原因,往往不是為了電視訊號傳播。


西德 斯圖加特 (217 m, 1954)
1954 年開始興建的德國 Stuttgart 電視塔,是世上最早的混凝土結構電視塔,由於 Stuttgart 是個山城,這座電視塔改善了電視訊號的傳播,也標示了戰後西德工業技術的成就;除了讓其他地區發現電視塔可帶來觀光商機外,這座電視塔的結構也成為日後許多電視塔的原型,包括 2 年後德國西北方 Dortmund 的電視塔,出現了世上第一間旋轉餐廳。

西德 Stuttgart 電視塔


日本 東京 (333 m, 1956)
除了 Stuttgart 開創的混凝土結構塔外,世上另一種鋼骨電視塔則來自 1889 年的巴黎艾菲爾鐵塔,它最出名之後繼者是 1956 年興建的東京鐵塔,東京鐵塔除標示戰後日本的復興外,也被認為是戰後日本 "西方化" (Westernization) 的重要圖騰;同時,東京鐵塔是世上在虛擬世界被摧毀最多次的電視塔,包括恐龍哥吉拉 (Godzilla),飛蛾魔斯拉 (Mothra),都多次摧毀東京鐵塔,這其實也標誌了日本文創產業的發達。

日本東京鐵塔

埃及 開羅 (187 m, 1956)
1956 年世界上還有另一座電視塔的興建,當年埃及總統納瑟 (Nasser) 宣布承認大陸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美國政府因此撤回 Aswan 水壩的建造資金援助;Nasser 決定在首都開羅興建電視塔,宣示埃及的實力,這座電視塔費時五年,設計與建造全由埃及人經手,且特別比埃及最高的 Giza 金字塔高 43 公尺,宣示新時代的來臨。

埃及開羅電視塔

蘇聯 莫斯科 (540 m, 1959)
在冷戰年代的建築高度競賽中,蘇聯陣營當然不會缺席,從 1959 年開始興建的莫斯科電視塔,在 1967 年將高度提升到難以超越的 540 公尺,這座電視塔是為蘇聯十月革命 50 週年而興建,位於 340 公尺的 "第七天堂" (The Seventh Heaven) 成為世界最高的餐廳,這座電視塔的高度與建造技術,與 1957 年蘇聯發射的史潑尼克 (Sputnik) 人造衛星,一同標示了共產陣營的勝利;不過,蘇聯解體後,這座電視塔因疏於管理而兩度發生大火,長期關閉,"第七天堂" 永遠歇業,成為冷戰年代最大的諷刺。

蘇聯莫斯科 Ostankino 電視塔

美國 西雅圖 (184m, 1961)
美國西雅圖的太空針塔 (Space Needle),它的名氣遠比高度來得高,這座塔是為了 1962 年西雅圖的世界博覽會而建,外型設計靈感亦來自德國 Stuttgart 電視塔,當年博覽會主題為 "太空時代",因此,飛碟概念被運用至塔頂設計;今日太空針塔已成西雅圖甚至美國西北角的地標,當年這座塔完成時,曾是美國密西西比河西岸最高的建築物,不過今日光是在西雅圖市中心,已有許多大樓的高度均超越了太空針塔。

美國西雅圖 Space Needle

美國 Blanchard (629m, 1963)
在競逐世界最高建築物的競賽中,其實美國並沒缺席,1963 年美國在北達科塔州完成的 KVLY 電視塔,直到 2010 年杜拜塔 (Burj Dubai) 完工前,一直是世上最高的建築物,只是很少人承認這紀錄,且它的知名度也很低,原因是 KVLY 塔只是一根金屬天線,並非實際建築;這座電視塔提供北達科塔州的當地頻道所用,當年完工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為了飛航安全,將這座塔的高度訂為美國境內人造建築物的高度上限。

美國北達科塔州 KVLY 電視塔

巴西 巴西利亞 (224m, 1964)
東京鐵塔並不是艾菲爾鐵塔的唯一繼承人,1960 年,巴西政府為發展內陸,將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往巴西利亞 (Brasília),這是一個全新規劃的城市,所有建築與都市設計全按計畫進行,其中當然少不了電視塔的圖騰;1964 年城內開始了鋼骨電視塔的興建,確立新首都地標,這座電視塔也標示了巴西新首都成為電視與廣播城的發展方針。

巴西巴西利亞電視塔

東德 東柏林 (368m, 1965)
在蘇聯老大哥率先達陣後,共產陣營的重要成員東德,也決定加入這場國力炫耀的角力,為了跟西方世界特別是西德標示政經實力,沒有比東柏林更適合的興建地,東德電視塔就蓋在距柏林圍牆與布蘭登堡門不遠的亞歷山大廣場 (Alexanderplatz);同時,由於西柏林境內有一座 1926 年成立的廣播塔 (147m),它的訊號覆蓋範圍遠及東德,東德政府需要一座電視塔來傳送較強的訊號。

這座塔在 1969 年東德政府成立 20 週年後落成,諷刺的是,大批東柏林民眾興高采烈湧入電視塔,為的是遠眺西柏林的景觀,專家一度擔心長此以往將造成塔柱向西邊傾斜;開始有人懷疑,當初設計者是故意將塔頂的電梯出口開往西方。

東德東柏林電視塔

捷克 Liberec (90m, 1966)
捷克北部大城 Liberec 城郊 Ještěd 山上的電視塔,其實只有 90 公尺,卻因與 "布拉格之春" (Prague Spring) 的連結而聞名;1968 年春天,捷共領導人 Dubček 展開一系列政治改革,脫離蘇聯附庸之意明顯,8 月 20 日深夜,20 萬華沙公約國軍隊與 5,000 輛坦克開進捷克,清晨破曉時佔領布拉格,捷共領導人被押解至莫斯科,"布拉格之春" 宣告夭折。當時,電視塔已興建了一半,這座 Ještěd 山成為民間傳播訊息與對國際發聲的廣播所在地,鐵幕倒下後的第一任捷克民選總統哈維爾,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1968 年 "布拉格之春"

"布拉格之春" 悲劇性地結束後,蘇聯扶植的新政府對這座電視塔很有意見,認為這塔採用了資本主義建築方法與西方材料,建築團隊以為這座塔不可能完成了,怎料,1969 年這座塔得到了國際建築界最大的 Auguste Perret 獎,國際的矚目使捷克新政府不得不讓這座塔蓋完;不過,建築師 Karel Hubacek 申請出國領獎的簽證並未獲准,1973 年的完工典禮,他也被禁止參加,這座電視塔從此成為 1968 年 "布拉格之春" 的象徵符號。目前這建築正列為聯合國世界遺產的候選名單,極可能成為第一座列入世界遺產的電視塔。

捷克 Ještěd 電視塔

南非 約翰尼斯堡 (270m, 1968)
南非在 1962 年便蓋了第一座廣播塔,仿造 Stuttgart 的電視塔原型,但這座塔只傳播廣播訊號,因南非白人政府害怕電視將造成黑人覺醒而難以控制,1969 年,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時,南非成為少數無法觀賞電視直播的國家;隨後,隨著電視的開放,第一座電視塔也在 1971 年落成,南非白人政府想藉這座塔,向全球宣示南非在非洲的政經科技領導地位,不過這座塔帶來的全球形象卻是負面的,因為 198 公尺處的旋轉餐廳 Heinrich 始終禁止黑人進入,而被國際稱為 "白塔" (White Tower)。

1981 年,這座塔決定關閉,因白人政府害怕非洲民族議會 ANC (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 的武裝部隊會攻擊這座塔,摧毀國營電視台;直到 1994 年,ANC 贏得大選,曼德拉當選總統後,這塔才重新開放並改由私人電視台經營,並進行更名。

南非約翰尼斯堡 Hilbrow 電視塔

加拿大 多倫多 (553m, 1973)
西方世界的榮耀終由加拿大奪回,多倫多的 CN 塔於 1975 年落成,高度超越了莫斯科電視塔;然而,這塔最初興建原因,並非為了打破世界紀錄,由於加拿大經濟的起飛,許多高樓沿著安大略湖畔興建,造成電視訊號的阻隔,需一座至少 350 公尺的電視塔才能克服;興建過程中,發現搶下世界最高名號可為日後營運帶來商機,從巴黎鐵塔與 Stuttgart 電視塔的前例可發現,塔頂觀景台的門票將成最大資金回收來源。因此,CN 塔一口氣蓋到 553 公尺,且採兩段式觀景台,345 公尺有第一段門票收入,如想上升至 447公尺,還有第二段門票;充分示範了資本主義世界看待電視塔的不同思維。

加拿大多倫多 CN 電視塔與多倫多藍鳥隊主場

最終高度 1,815 英呎其實是經過設計的,因為 1815 年是多倫多重回和平的一年,而這高度也持續維持世界最高建築物的紀錄,直到 2007 年杜拜塔 (Burj Dubai) 打破這個記錄;不過由於杜拜塔並非電視塔,因此 CN 塔仍以世界最高的電視塔作為宣傳口號,2010 年,廣州的電視塔再取代 CN 塔,成為世界最高電視塔,目前多倫多 CN 塔的口號改成,"世界最高的觀景玻璃地板 !" (The highest glass floor),在 CN 塔 342 公尺處,有一塊強化玻璃地板,提供遊客試膽用。

世界最高玻璃地板

立陶宛 Vilnius (327m, 1974)
當莫斯科塔世界第一的頭銜被超越時,蘇聯正忙著在境內各聯邦興建電視塔,宣示中央政府的統治主權,其中第一座,設於今日立陶宛首都 Vilnius;1990 年,在這座電視塔完工十年後,立陶宛舉行第一次選舉,新選出的政府宣布立陶宛獨立,1991 年 1 月 11 日,蘇聯軍隊開進 Vilnius,數以千計的立陶宛人民包圍電視塔,欲守護電視訊號的傳播;1 月 13 日,坦克強行開入,蘇聯軍隊正式接管電視塔,並造成 14 人死亡,這天成為立陶宛歷史上 "血染的週日" (Bloody Sunday)。

1991 年立陶宛 "血染的週日"

蘇聯中央政府一直控制這座電視塔,直到幾個月後蘇聯解體,立陶宛正式獨立,這座電視塔也成為立陶宛追求獨立的精神象徵,對比當年為宣示中央主權而設計的電視塔,形成一大諷刺;今日塔底設有博物館與罹難者紀念碑,紀念 "血染的週日"。

立陶宛 Vilnius 電視塔

拉脫維亞 Riga (368m, 1979)
今日歐盟內最高建築物為何 ? 這其實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因為答案竟在歐盟新成員拉脫維亞首都 Riga;同為追求獨立的波羅的海三小國,拉脫維亞電視塔的發展過程其實與立陶宛很雷同,這座塔設於 Daugava 河上的小島,興建目的同樣是為了宣示蘇聯中央政府的主權;1991 年 1 月,在立陶宛 "血染的週日" 後,蘇聯軍隊也進入拉脫維亞鎮壓獨立運動,70 萬拉脫維亞人湧上街頭,保護電視塔與政府機關,卡車與鐵樑阻隔了坦克前進,造成了軍隊的撤退。

2004 年,波羅的海三小國同時進入歐盟,這座橘黃色的 Riga 電視塔不再是蘇聯統治的圖騰,它成為新歐洲的標誌,是歐盟境內最高的建築物。

拉脫維亞 Riga 電視塔

烏茲別克 塔什干 (375m, 1978)
今日已獨立的烏茲別克共和國,首都塔什干 (Tashkent) 曾在 1966 年 8 月 26 日遭逢大地震,市中心受嚴重破壞,重建過程中,蘇聯中央政府決定一併興建電視塔,代表重生後的新城市,不過這計劃延遲至 1978 年才動工;電視塔設計反應了 1970 年代美蘇太空競賽的思維,外型像準備發射中的火箭,同時,110 公尺處設計了兩座旋轉餐廳,藍色餐廳內部設計成傳統烏茲別克風格,內牆彩繪有烏茲別克歷史,紅色餐廳則為現代化風格,目前內部廣告是可口可樂與 Marlboro,這恰好反應今日烏茲別克欲融合自身歷史與西方現代化的發展方向。

烏茲別克 Tashkent 電視塔


* 本文資料與相關數據,部份參考自 2009 年底法蘭克福建築博物館 (Deutsches Architektur Museum) 的電視塔特展





延伸閱讀 :

TV Tower (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