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7日

Songs of Czech

19 世紀,捷克有兩位世界級作曲家 : Bedřich Smetana 與 Antonín Dvořák,他們最有名的作品,"My Country" (我的祖國) 與 "From the New World" (新世界),今日已成世界名曲,即使在古典樂界外,亦廣為傳唱。

Smetana (左);Dvorak (右)


Smetana 與 Dvorak 生涯有很長時間在布拉格發展,最後也卒於布拉格,今日布拉格舊城區,大小教堂與音樂廳,每晚均有為觀光客舉辦的售票音樂會,這兩曲定為必然曲目,成為捷克之歌;每個夜裡,"My Country" 與 "From the New World" 就在布拉格老街角裡悠揚,紀念兩位民族英雄。
布拉格舊城區

"My Country" 是 Smetana 於 1874 至 1879 年所作的交響詩,他在創作此曲的過程中不幸耳聾,最後花了五年才完成,六段曲目含回顧歷史與展望未來之意,Smetana 將捷克民歌引入創作,描寫捷克境內的森林草原與大河,希望藉由曲目呼喚民族與國土的結合。

其中最知名的第二段伏爾塔瓦河 (或莫爾島河,Moldau 為德文,Vltava 為捷克文),描繪了捷克境內最長的河流,此河發源於波希米亞森林,蜿蜒過兩州後,穿越首都布拉格,最後在 Mělník 注入易北河,全長共 430 公里。此曲就如音樂敘事詩,演繹了 Vltava 河從上游至出海的過程,Smetana 去世後,捷克政府也在 Vltava 河畔設立了 Smetana 紀念館。

Smetana 紀念館

此曲可參考網路上捷克指揮家 Rafael Kubelik 與捷克愛樂的 1990 年演奏版本,此版本具有很大歷史意義。

捷克政府自 1946 年開始,均於每年 5 月 12 日 Smetana 逝世日舉辦為期三週的"布拉格之春"音樂節,並固定以 "My Country" 為開幕音樂會曲目。1990 年是捷克共黨垮台後的第一屆音樂節,指揮者是重返祖國的 Kubelik,Kubelik 在 20 歲便第一次指揮捷克愛樂,並於 1942 年以 28 歲年紀擔任六年的捷克愛樂總監,1948 年,蘇聯紅軍赤化捷克,Kubelik 拒絕返國而流亡海外達 42 年;鐵幕開放後,Kubelik 終在有生之年回到祖國,率闊別數十年的捷克愛樂重新演奏 "My Country",這場開幕音樂會令所有在場的捷克人熱淚盈框,起立致敬。當時舞台上方的包廂內正坐著捷克第一位民選總統哈維爾,音樂會末段,Kubelik 罕見地將目光離開樂團,投向包廂裡的哈維爾,意味深長地表達了他的期許。


此曲由長笛開始,描繪森林中貫穿波希米亞平原的蜿蜒上游,涓涓細流,此時長笛與豎笛分別代表兩條不同水源;1:00 開始,弦樂器加入,進入捷克民謠風格的知名主題旋律,此時河流幅面逐漸變寬,小提琴、雙簧管與低音管,演繹了滾滾河水的奔流,穿越山谷與波希米亞原野;2:47 的法國號合奏,是河岸密林中的獵人號角;然後,經過 3:30 的短暫醞釀,3:45 時樂風一轉,大河轉入農村,這時的波爾卡舞曲代表村裡正舉辦的婚禮,農人載歌載舞,慶賀豐收與成家立業;接近 5:00 時,這裡不是喇叭壞了,是夜幕低垂,音樂轉趨落幕平靜,5:20 後,絃樂奏出月光灑在河面上的銀色祥和,漸序入夜。



My Country, Moldau

7:08 後,樂聲漸強,晨曦初露,河水水勢隨主題旋律不斷增強,直到 8:19,河水進入捷克的聖約翰峽谷急湍,管樂齊奏說明了激流的險惡;7:38 後,通過激流,Vltava 河轉入布拉格市,河面寬闊,木管及小提琴奏出首都金碧輝煌;10:08 開始,河水倒映著 Vyšehrad 城堡的倒影,懷想王朝的顯赫與一去不返;最末,11:08 後,大江西去,帶著民族的榮光隱沒於境外的海洋。


My Country, Moldau (樂團版本前半段)


Voltava 河流經布拉格
Vyšehrad 城堡



Dvorak 的 "From the New World" 可能更為知名,其中第二樂章主旋律在世界各地幾乎均有改編歌曲,華文世界已有音樂家李抱忱將其填詞改編為 "念故鄉" 一曲。此曲源自 1892 年 Dvorak 至紐約國家音樂學院出任院長,受託編寫具美國特色的曲目,隔年,他根據美國黑人靈歌的傳統旋律,混合波希米亞風格,寫出傳頌後世的第 9 號交響曲 "From the New World";Dvorak 自已認為,這首曲目的特色在於不但有美國精神,還帶有懷念波希米亞的鄉愁。

此曲共四個樂章,並以第二樂章最為知名,可參考網路上卡拉揚 (Herbert von Karajan) 指揮的維也納愛樂版本。此樂章先由法國號與長號醞釀,0:50,英國管開始奏出知名主題,這是 Dvorak 根據黑人靈歌風格所寫的主題旋律,由於太過完美,常令人誤以為是出自美國南方的黑人傳統樂;在英國管的低揚中,黑人靈歌的悲傷、甜美與鄉愁,緩慢的在新世界中渲染開展。
From the New World, 2rd Movement (1)


後半段,1:25 開始,有弦樂器演繹的主題旋律;這裡樂團巧妙地轉變成弦樂四重奏的編制。
From the New World, 2rd Movement (2)



第四樂章快板,總結了前三個樂章的主題,激昂的進行曲風亦十分知名。

From the New World, 4th Movement



這首 "From the New World",新世界交響曲,正是 1969 年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時,隨身攜帶聆聽的音樂,這恐怕不是 Dvorak 當年所能料想的榮耀。
今日於 Litomyšl 的 Smetana 雕像 (左);今日於布拉格的 Dvorak 雕像 (右)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