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手機下載了 Instagram,照相濾鏡上傳,一氣呵成。日本攝影師森山大道說,只要拍了兩千卷照片,誰都能製作一本攝影集。手機時代,用 Instagram 代替,也算 2013 攝影集了。
一月
拍婚紗,導致這月被拍多於拍照。張愛玲說,照片這東西像嗑瓜子,滋味自己知道,影像只是生命的碎殼。我想婚紗也如此,不是太多賓客真的認真翻看婚紗,連新人也不太看 (我一點不想看頭髮被梳成賽亞人的自己),不過這些碎殼是籌辦婚禮繁瑣中的 fun,我選了沒去過的景點,讓拍攝成了冬日旅遊。傳說中,婚紗地點理應是新人的故事重現,但回憶也可以是被持續創造的。
趁著被調整 pose 空檔,隨手拍幾張,南投忘憂森林與天空的院子。
二月
我的辦公室,可看見很大片天空,天氣好時,那種藍色有白的感覺,像原研哉說的空白,掩蓋了其他顏色存在。高信疆去世時,張大春曾說,他很懂得聆聽別人的夢,我現在的工作,常可以聆聽別人的夢,希望我有漸漸讓別人的夢更接近藍色天空一點。
三月
工作與家庭緣故,很少在一個城市連續待滿四天,近代社會學裡,流動 (Fluidity) 相對固著 (Rootedness),在現時資本社會似乎隱含進步概念。社會學家 Bauman 說「流動的現代性」(Liquid Moderinity),讓流動的身分隱喻如浪遊、移居、流亡者全成了時髦詞。所以我們在臉書打卡,機場找WiFi,台北開會,花蓮口試,歐洲出差,裡頭潛藏進步的符號;相反地停滯似隱含蕭條衰退,我們很少跟大眾宣佈,今日我要回家刷馬桶種花或整理書櫃,好像沒了進取。
但現實不是如此,有時我覺得自己像住在軌道上,其實不浪漫,也沒有流動的現代性。某週五傍晚,自強號駛過鐵橋,拍下雲林夕照,窗口或許是北港溪。想到夏宇的詩,「微微的顛簸中,時代轟轟的過去,留下黝黑的洞口。」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當然,如此頻繁地移動消耗,像被榨乾般,難免令人沮喪憂鬱。憂鬱好像是件很酷的事,但我較喜歡帕慕克 (Orhan Pamuk) 的解釋,其實快樂才真正需要勇氣,像行為藝術。消耗而能保持快樂,才是最酷的姿勢吧。
移動間,我總想起電影《玩命關頭 3》的對白,「人生很簡單,你作了決定,然後不再回頭」 (Life is simple. You make choices and don't look back)。
2013 年,部落格的經營也是不及格的,文章日少,幾近停產。在大學任教的作家柯裕棻說,「寫散文是浮出水面換氣的時候,不用那麼撐起什麼東西。」頗有道理,但這樣看來我好像已溺斃了,一年復始,至少得證明憋氣功力有進步了。
董橋有篇文章「通識是閑人的境界」,談到清代趙穆的刻章「作個閑人」,他說,「能作閒人是通識最高境界」,心嚮往之。這部落格曾試圖通識,但顯然境界有待琢磨,來年,還很長的路要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