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9日

秋風鱸魚



這部落格成立於 2010 1 月 18 日,不覺滿三年,竟寫了 200 篇文章,大概是我這輩子至今最具恆心的事。

那年冬天,在德國小鎮的半山宿舍,窗外闇黑裡透著雪地白,近夜,萬籟無聲,也許是對中文字的渴望,突然就寫了起來。200 則文章,初半年就佔百篇,回台兩年半,只產出另百,不知該說返台操勞忙碌,還是旅德時閒得發慌。

回國後畢業、找工作、返鄉,浮浮沉沉,從剛開始會在夢裡講德文,到後來忘了德國同事名字,部落格更新速度愈來愈慢,寫的內容也與歐洲無關了 (而且最近的文章都很混)。偶有朋友問及文章更新慢了,希望那答案是因我花了更長時間在實體世界貢獻著 (假如有),畢竟網路如雲端水流,文章也多有不著邊際。

( 文章篇數變化 )


我不太知道來訪讀者都是誰,文章日少,訪客卻增加,令人納悶,猜測是文章多了,依關鍵字查訪誤入的人也增加了,偶有設成固定書籤者,實在感謝,不過這部落格內容發散,又很少更新,大概也走了許多人,實在慚愧。花開花謝,人往人來,部落格也是真實人生。

( 訪客人數變化 )


Blogger 系統後台,有訪客人數分布趨勢圖,2010 7 月的不正常突起是南非世界盃,有篇文章 ptt 引起討論,ptt 的人潮真的可怕,那天我在曼徹斯特開會,打開筆電,以為系統當機了。電視裡看到裸奔英國足球迷,突然也有種裸照被公開的感覺。

系統後台也可見讀者是查詢哪些關鍵字而來,常有人因檢索鱸魚而來,實在抱歉,這不是料理鱸魚的部落格,稱上食譜的勉強只有一篇。有網友檢索 鱸魚的德文,竟連到這裡,鱸魚的德文可能是 "Percoidei",下次誤入迷途的德語愛好者至少可從這篇看到答案;也有網友檢索 士林買鱸魚 (有篇文章提到士林夜市),這真幫不上忙,我實在沒買過鱸魚,甚至分不出鱸魚與虱目魚。

( 查詢關鍵字排行 )


談談鱸魚,「秋風起,鱸魚肥」之標是西晉張翰典故,張翰出身吳地望族,吳亡後,北上西晉求官,秋來風起,不適志,想起南方故鄉鱸魚蓴菜羹,遂辭官返鄉,如《世說新語》之錄,「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 ? 遂命駕而歸」。意境令人傾倒。


我曾於上海水鄉朱家角一嚐鱸魚蓴菜羹,味覺記憶不深,體會不出張翰糾葛,七年後,歐陸冬夜,離鄉萬里,似咀嚼出那麼點酸甜,遂借此蓴鱸之思定部落格名;剛開始借引張翰的詩「秋分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為部落格副標,返台改版時突覺矯情,便取下了。


然後,因緣際會,兩年後的秋天,真回到了故鄉,其實一點沒有追隨張翰的意思,也不如蘇軾「季鷹真得水中仙,直為鱸魚也自賢」說得高遠 (季鷹是張翰的字),但不能不說是部落格的緣分。常想起作家阿城在《思鄉與蛋白酶》說,人在故鄉飲食習慣決定腸胃蛋白酶種類,偶嚐異鄉食物總水土不符,我不知我的蛋白酶是何種類,心中又是否有尾鱸魚,但年過而立卻無法不惑,而有機緣至此,秋風斜日故里,鱸魚膾下可帶月而行,只能說是幸運。



三年來寫了很多,藉助文字雲搜索功能,可窺主題分佈,前半段主要文字是德國、歐洲、博物館、電視塔、建築,那是行萬里路;後半段變成封面、設計、美國、日本、雜誌、電腦女性,看來像宅男生活,環境果然影響了人的心智發展。

( 前段文字雲 )



( 後段文字雲 )


關於德國與歐洲主題,其實返台前還未寫完,有些待續見聞,寄了幾箱德文型錄報紙回來,堆在老家,知道的人都抱以詭異的不可置信表情;這的確詭異,因返台後這些文章再沒動筆,離開古老歐陸氛圍,靈感似也瞬間被抽離了。(又要推給環境就對了)

返台戛然而止的還包括《城市吉光片羽》系列,紀錄了德國行腳,我對這系列頗有感情,那是自己拍的照片呼吸的空氣,不是見聞是人生。這系列都不是電腦前完成的,在日復一日的火車車廂裡,異鄉人靠窗不與人搭理的座位上,一支筆一紙片便寫了起來,最好火車未停靠下一站前,落筆定稿,那時的記憶還最新鮮最垂涎欲滴。返台後同學建議我將此系列裝訂成攝影書,40 個彩色城市,分贈親友,提議甚好,卻疏懶未實現,半年後,我同學自己也出發去了德國,又一年她回來了,我還是沒實現。


( 文章點閱排行 )


文章多的好處是可觀察社會脈動,流行風尚來了,搜尋特定主題的人會突然暴增,排行榜裡的世界盃、福爾摩斯、推理小說、阿密特、金曲獎、蕭青陽、聶永真、村上春樹、學運、台北101、東京天空樹、巴塞隆納、歐洲足球、Matt Harding、電音三太子、披頭四、咖啡、維也納,都是熱門文化各面向,難怪西諺要說,定義文化如同把風關進籠子裡。

我比較意外一篇描寫德國老闆與兒子來訪的戲謔文會這麼多人點閱,雖董橋說散文是虛筆烘托實情,實筆敷設虛境,不過這文裡的對白都是真的。據說我老闆的兒子有可能學中文,幸好他要學到能讀懂此文,想來還得多年光景。


唱片封面一寫四篇,當年阿城在上海文學雙月刊連載專欄,《攻擊與人性》一分為三,橫跨半年,自嘲不智,沒有讀者想回溯數月前的文章。想來我更蠢,此系列原還盤算有《封面(5),談自己喜歡的唱片封面,一年半了遲未動筆,葛萊美與金曲獎都頒了兩屆,還要等到天荒地老。不過想來等級不同,未必真有引頸期盼的人,也安心許多。然後,蕭青陽終於出了 30 年唱片設計作品集,書名《有一天,我會和我的偶像一同老去》,是我心裡年度最浪漫的中文書名。


寫得很用力的 "Més que un club !被許多人轉閱,在巴塞隆納,轉了幾次地鐵才到巴薩球場,場內有個昏暗展示長廊,沒有亞洲人,看著牆上電子螢幕重播的巴薩榮光,實在很催淚,我大約看了 30 次重播,錄製文內影片時便決定寫這文章,當然寫的不只是足球。文末最後一段影片裡哭泣的 Guardiola 教練,去年季末離開了巴薩,沒有什麼是永恆。


曾瀏覽時報主辦的部落格大賞,發現得獎部落格多有一定主題,加以深描,如此看來這裡顯然不大合格,還有點自溺。清末劉熙載的為文七戒,首要便是旨戒雜」,如此明知故犯也有苦衷,三年來,寫的多是當時在想在看事件,寫下來,其實是種丟棄,南方朔曾說,他面對大量資料的作法,就是寫成文章,寫完後,那些材料就丟了,免佔空間。我覺得頗受用,寫完後就在腦中淨空,感覺清爽,這樣看,主題少有延續,大約是有太多東西想丟棄了,也很辛苦。像董橋讚美劉若英文筆時所言,書讀多了阻梗創意,下筆盡是人家牙慧也不行非丟棄不可。


這種丟棄哲學可能也反應在主題上,部落格內容多與我的教學工作無涉,余光中曾言,他在台灣,日間教英文,夜間寫中文,並行不悖,在香港,日間教三十年代文學,夜間寫八十年代文學,各行其是;老詩人才高,難望項背,我的哲學較近錢鍾書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那是人生的邊緣精神,歲月令人老,令人寂寞,我們都需要散文裡的閒情觀照,需要留白與切割。


最後,談談寫作,古來格言都勸人少言多聽,如希臘哲人 Epictetus我們有兩隻耳朵和一張嘴巴,所以聽和說也應依照這比例,歌德竟說,如無法寫出能吸引超過一百萬人的書,那就一句話都不要寫(He who does not expect a million of readers should not write a line)。幸好,網路時代已非哲人所能理解,今日的寫作不再需文以載道,也無成本,我喜歡前高醫教授蔡志浩的比喻,部落格就像太空站 (ISS),我們建造太空站,希望讓人類永存太空中,寫部落格,也讓個人永存網路上,美蘇在每次任務中將有限模組運上太空站,我們也在有限時間裡將個人思維漸次上傳網路。理論上,某天,我們走了,後人向我們提問,這些文字將可代答,也堪欣慰。


文章以外,這裡也寫詩,或說這部落格始於詩,但像楊牧說的,「劉大任少年時代自覺地寫著一種他和我們都認為是詩的東西」,少年不再,但我仍不知這些句子算不算詩。余光中把散文戲稱「詩餘」,標示了詩的境界,高遠不及,只能煮字燉句,寫詩自娛,散文娛人,希望達到「散文合該潛藏詩的性情,詩要呈現散文的清亮通達」(Carson McCullers) 之境,然後,最終期許於「寫作的唯一目的,是幫助讀者更能享受或忍受人生」(Samuel Johnson)

畢竟這世界寫意,卻處處憾事。



寫這種三年回顧文是尷尬的,類似董橋說的,寫作是無窮盡摸索,永遠處於逗號狀態,冠以序文,硬逼自己下個句號,意境意匠之餘還要坦白訴說原委,實在扞格不入,我們應追求的,其實都是踩著逗號一路找尋那朵圓渾的句號

「人就像一本書,你總要挑一本好看的書來看」(王小波,1952-1997),我喜歡這說法,也希望這三歲的部落格,還不至太難看。






3 則留言:

  1. 對於您的部落格,其實我一直有一種擔心.
    那就是有一天,忽然關閉了.(不要啊~)
    至於更新的慢,那更像生活的跡線,套句楊牧的說法:詩是真實,無詩也是真實,所以真實是真實.
    引申下去就是:留言是真實,看完不留言也是真實(無聲勝有聲?)

    寒假了,期待今年的書單文喔. ^_^

    回覆刪除
  2. 老師~ 看您的文章總是可以學到好多東西!!!
    很多的知是好豐富的文章:)

    就好像在聽老師上課一樣!
    值得細細品嘗^^

    回覆刪除
  3. 感謝支持,
    這個部落格不會關閉啦.
    歡迎有空常來 (雖然很少在更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