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日
哲學家足球
今年歐洲盃,八強的德國希臘戰是唯一登上非體育版的球賽。
無關足球,純粹因兩國的債務關係,眼前希臘得仰德國鼻息生活,歐債伸援,球場開打,分外尷尬。德國總理梅克爾也到了比賽現場,被希臘球迷飽以噓聲。
( 德國以 4:2 獲勝 )
( 比賽相關漫畫 )
( 希臘球員攻自己球門,抱歉我有家庭要養 ! )
( 希臘神話中推著岩石的薛西佛斯 )
( 德國贊助希臘隊球衣 )
這兩國除歐債外,還有共同點,均扮演先後期的哲學家出產大國,少了兩地的思辯貢獻,哲學史恐怕得倒退數百年。
這也與足球有關,1972 年,兩國代表性哲學家便在球場較量過。這是英國喜劇團體 Monty Python (一般譯為蒙提派森或蒙地蟒蛇) 在當年慕尼黑奧運端出的大作。Monty Python 是個六人團體,1969 年起在英國 BBC 主演電視短劇 "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共播四季 45 集,大受歡迎,被譽為喜劇界披頭四,後來他們也往電影、舞臺劇、唱片、書籍小說發展,對英國喜劇演進影響深遠。
球賽中,Monty Python 六名演員拆成兩邊,分別扮演德國隊的尼采、黑格爾、康德、馬克思與希臘隊的阿基米德、蘇格拉底。
兩隊另外球員由其他演員擔綱,包括德國領隊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守門員萊布尼茲(Leibniz),球員還有叔本華 (Schopenhauer)、維根斯坦 (Wittgenstein)、海德格 (Heidegger)、謝林 (Schelling)、雅斯培 (Jaspers)、史列格爾 (Schlegel),都是哲學宗師,還有位是當時德國隊的真實球員碧根鮑華 (Beckenbauer) (也由演員飾演),因他綽號是凱撒大帝,玩了綽號的哏。
( 維根斯坦 )
( 萊布尼茲是數學家,不過在哲學貢獻也很大,他被認為是歐洲最後一位通才 )
希臘隊的守門員是柏拉圖 (Plato),其他球員包括亞里斯多德 (Aristoteles)、伊比鳩魯 (Epikur)、赫拉克利圖 (Heraklit)、索福克利斯 (Sophokles)、德謨克利特 (Demokrit)、愛比克泰特 (Epiktet)、恩培多克勒 (Empedokles von Acraga) 與普羅丁 (Plotin) 等。
( 柏拉圖 )
( 赫拉克利圖的名言「性格決定命運」可能比他本人還有名 )
誰夠資格擔任一代哲學家的球賽主審 ? 答案是孔子,兩位助理裁判分別是神學家聖奧古斯丁 (St Augustine) 與聖多瑪斯阿奎那 (St Thomas Aquinas) (頭上都有光環)。
( 比賽實況剪輯 )
比賽開打後,哲學家們只在場中踱步,思索人生,或爭相辯論哲學問題,沒人要碰球;上半場高潮在尼采諷刺主審孔子沒有自由意志,被孔子判了張黃牌。
( 尼采 )
下半場,場邊熱身很久的馬克思換下維根斯坦,隨後阿基米德突然喊了聲 "Eurekal" (我發現了 ! ) (不是應該在浴缸裡嗎),盤球往前場攻擊,球門前傳給蘇格拉底頭槌得分 (其實萊布尼茲根本沒在守);進球後德國的康德、黑格爾與馬克思追著孔子跑,康德認為存在學中現實只存於幻想,黑格爾說現實只是非自然主義倫理學 (non-naturalistic ethics) 的附屬,馬克思則說這球根本越位了 (真的是越位,馬克思果然比較實際)。
( 馬克思 )
最後希臘還是以 1:0 贏了。
( 為這場比賽出的 T-shirt )
40 年後,2010 年 5 月,為推廣哲學教育,這場球賽在倫敦被重現,哲學家的分身再披掛上陣,這回德國以 3:1 贏了希臘。
2010 比賽影片
今日大家對 Monty Python 的認識多來自電影,他們在解散前拍了六部作品,其中 1975 年的《聖杯傳奇》(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 被 IMDB 選為影史百大影片第 48 名,2009 年曾在台灣金馬影展上映,迴響很大,後來片商也出了 DVD。
電影主要是 Kuso 亞瑟王與圓桌武士尋找聖杯的故事,一開始以紀錄片形式訪談歷史學家,結果歷史學家被路過武士一刀砍死,亞瑟王與圓桌武士尋找聖杯同時,現代蘇格蘭警場則抽絲剝繭尋找武士兇手。
2004 年,成員 Eric Idle 還將此電影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 "Spamalot",一舉拿下三項東尼獎,目前仍在巡演中,全球已有 200 萬人看過這齣戲。
台灣最紅的可能是 1998 年的 《笨賊一籮筐》(A Fish Called Wanda),裡頭兩位主角即是 Monty Python 成員 John Cleese 與 Michael Palin。
( Monty Python 惡搞奧運會的橋段 )
Monty Python 影響力不僅在喜劇,英語字典的形容詞新字 "Pythonesque" 便因他們而生,意指幽默奇幻或超現實主義;電腦程式語言 Python 的命名也來自對他們的致敬;今日泛指網路垃圾郵件的 "spam",其實來自 Monty Python 當年一則短劇。
近年美國卡通如辛普森家庭、南方四賤客,風格也深受 Monty Python 影響。
2005 年英國曾票選 50 位最偉大喜劇演員,Monty Python 有三人分別名列第 2, 21 與 30。
介紹一下 Monty Python 六名成員,各來自不同專業領域。
Graham Chapman 在劍橋就讀醫學院,曾擔任醫生,後改行寫電視劇本,並製作電視節目,他是唯一不在人世的成員,1989年10月因病去世,就在 Monty Python 節目播出 20 周年前一天。
John Cleese 在劍橋就讀法律,認識 Chapman 後一起寫喜劇劇本,他曾在百老匯製作音樂劇,回英國後開始製作電視節目,因為他才將 Monty Python 的六人結合起來,他也是成員中名氣最大者。
( 老了以後的 Cleese 在 007 電影中飾演 Q 先生 )
Terry Gilliam 是唯一美國人,原攻讀物理後改學政治,畢業後先任雜誌漫畫編輯,在巴黎畫卡通,並在美國廣告公司任職,最後決定到電視圈畫動畫,Monty Python 喜劇裡的動畫都出自他手。今日他是知名電影導演,JK 羅琳原屬意他拍哈利波特,因羅琳是 Monty Python 影迷。
Eric Idle 在劍橋主修英文,畢業後製作兒童喜劇,最後加入 Monty Python,短劇裡的音樂歌曲都是他創作的。除喜劇劇本外,他也寫歌、小說與音樂劇,擅長鋼琴與吉他。
Terry Jones 在牛津主修英文,曾演過電視劇,他在 Monty Python 系列電影擔任導演,後則寫兒童奇幻小說與報紙社論,也曾出過歷史研究的書 (關於中世紀數字系統)。
Michael Palin 在牛津攻讀現代史,畢業後擔任喜劇編劇,Monty Python 解散後他成了著名旅遊節目主持人。
Monty Python 在 1980 年代解散後,六人便各分東西,在各自舞台發光,直到 1989 年 Chapman 去世,他們才重聚首;1998 年剩下五人曾於美國登台演出舊戲碼,由另一位喜劇演員代替 Graham 角色,Graham 的骨灰盒則置在舞台上共同參與。今年 Graham 自傳電影 "A Liar's Autobiography" 將重推 3D 動畫版,其他成員都獻聲演出。
( 2009 年的 Monty Python )
卓別林說,「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卻是喜劇」(Life is a tragedy when seen in close-up, but a comedy in long-shot),Monty Python 的六位成員都非戲劇背景,卻決意將人生演成喜劇;不論任何時空,喜劇演員都非主流行業,他們才華洋溢而決志於此,是夢想的獻身與決絕。最終,他們都成了人生舞台的稱職演員。
像美國廣播主持人 Garrison Keillor 說的,上帝寫了很多喜劇,問題是多數的爛演員不知如何演得好笑 (God writes a lot of comedy... the trouble is, he's stuck with so many bad actors who don't know how to play funny),Monty Python 示範了人生該如何粉墨登場。
Monty Python 短劇片段 ( 中文字幕 )
板主你是打哪知道有這題材的啊
回覆刪除哈,樓上的匿名朋友,我想您問了一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
回覆刪除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
版主的文章寫的好,應該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是在網路的體育新聞看到的,
回覆刪除最近歐洲盃看比較多體育新聞,
待會再一場冠軍賽這屆就要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