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1日
2011 書單 (2)
接續前篇 ......
親子書
親子書是近來很流行的書系,也是華文書特色,約或與古來家書庭訓傳統有關,讀者喜歡知名作家的親子書,除學習對方教養觀,也想一窺名家面對親子倫常時表現出的人生哲理,更甚還可萌生所見略同之親切;每位大作家,在親子書裡的筆觸都有大轉變,或溫柔或徬徨,也是親子書吸引讀者之處吧,可見李敖《坐牢家爸爸給女兒的八十封信》、傅雷的《傅雷家書》、小野《青銅小子》系列、陳浩《女兒父親》、吳祥輝《陪你走中國》、張俊宏《獄中家書》等,勤於著述的作家如龍應台,甚至在兒子出生時出了一本,長大後再出一本,張大春也勤於筆耕,先以兒子身分看父親,再由老父身分看一雙兒女。
《送給孩子的字》,這是張大春繼 2007 年《認得幾個字》大受好評後,去年續推的續集,再介紹另 50 個字與親子認字歷程,前作中張大春發現「我並沒有比他們(孩子)高明多少」,這次他直接被女兒嗆聲「我覺得你應該再更用功點」,他說,這書內容,是「試著保留和孩子們在認字過程中的記憶,也是我最重要的家庭記憶」;張大春在前言寫得動人,他問四年級的女兒,你為什麼不再問我字怎麼寫了,「我有字典,字典知道的字比你多」,「那一刻,我明白作為一個父親,能夠將教養像禮物一樣送給孩子的時光,非常珍貴而稀少。」
《我想遇見妳的人生》,我總懷疑,楊照是否想挑戰所有書系的題材與文體,繼張大春後,楊照也在去年出了親子書,是他寫給女兒的信,楊照女兒其實是張大春一雙兒女的童年玩伴,這書最特別的是,他女兒小學與國中都是音樂班學生,本書可見音樂班女孩的成長歷程;張大春在序言寫得有趣,他的兒女幼時與楊照女兒一起學鋼琴,怎知小學後,琴藝差距就如《莊子》說的:「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
本書可看到楊照叨叨絮絮不厭其煩地對女兒敘說他認為重要的事,大至閱讀、音樂、壯遊、文字、自然、人生觀,細至考試成績、畢業旅行、聯合音樂會、寵物貓、晨起散步、夢的內容、星座、生日派對、盆栽、便當菜、甚至父親的筆名等 ( 楊照女兒最討厭人家叫她楊小妹,因楊照本名李明駿,她女兒姓李 )。推薦給音樂班學生與學生的父母。
《父子棋》,絕大多數親子書的重點,是父親,寫書的人,至於他們的兒女只是代表符號,《父子棋》則相反,作者是旅日棋士張栩的父親,他從張栩幼時便發現他的圍棋才華,決定耐心栽培,本書敘述他如何自撲克牌、益智玩具、圍棋、唱遊、家庭聚會、日常生活等活動,培育張栩智力、專注、耐性、積極、刻苦、謙和、關懷等特質之過程。
去年底還有李國修與王月出了《119 父母》,因這本沒看,就不細述了。
歷史
《青花瓷的故事》,周杰倫與方文山把「青花瓷」捧紅了,其實青花瓷也是世界貿易史的重要符號,從商品探討世界史的書很多,如茶、鹽、巧克力、菸草、咖啡、白銀、糖、香料、玻璃、絲綢等,但這些物品涵蓋的世界史要素遠不如瓷器,包括商業模式、工業技術、儀式禮俗、建築、服飾風格、飲食文化、交通網絡、政治宣傳、科學實力、宗教信仰、兩性關係等,皆在瓷器的紀錄面向中。本書從中國瓷器文明始,探討瓷器貿易的全球化,自 14 世紀染料由波斯輸往中國,製成青花瓷銷往歐洲、印度、埃及、中東等地,16 世紀再透過西班牙商船自菲律賓運往墨西哥及秘魯,約同時歐洲亦開始大量向廣州下訂單;瓷器貿易相較食品,最大差異在於它的雙向性,各文化將中國瓷納入原本的藝術、宗教、政治、經濟體系中,重新組合後再以新的形式銷回東亞,這是瓷器對世界文化併合循環所作出的貢獻。
全書轉折在 18 世紀初期,德國今日德勒斯登附近的麥森 (Meissen) 開發出自己的瓷器技術,引起歐洲各國陶瓷場爭相模倣,中國至此失去世界的壟斷地位,瓷器重心轉移,約同時世界體系的軸心也由東向西同步移轉,中國命運步上衰落,這是巧合,還是青花瓷的文明表徵呢 ?
《歷史大口吃》,我原以為這是討論口吃的疾病書,結果竟是食物世界史,本書從食物角度探討社會變遷、地緣政治、工業革命、軍事衝突、經濟擴張等面向,討論的問題諸如,農耕生活如何改變人類社會組織 ? 公共糧食貯存與灌溉系統如何孕育政治體制 ? 食物與宗教關聯 ? 香料貿易如何促成美國新大陸的發現 ? 蔗糖、馬鈴薯與工業革命及帝國主義的關聯 ? 食物在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拿破崙戰爭、二戰暨冷戰中的角色 (如,拿破崙失敗與食物補給的關係、罐頭食品的發明、戰後西柏林的食物空投)、食物的綠色革命、挪威當前的食物種子貯藏庫等。
作者引用亞當斯密名言,「市場是看不見的手」,他認為食物就像看不見的叉子,默默在背後戳刺影響人類文明的命運。推薦給喜歡歷史故事的人。
《幸運的孩子》,這是第一批中國留學生的故事,1872 年,滿清政府在「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倡議下,決定派出 120 位 12 歲上下的學童,分四年派遣至美留學,並於待滿 15 年後返鄉為中國現代化服務,本書即描寫第一批 30 位學童留美暨往後的人生故事。
這批學童出國 9 年後,由於清廷保守勢力反對,認為留學生已沾染西方惡習,遂中止計畫,這些已分別在哈佛、耶魯、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就讀的學生只好中斷學業,最末僅兩位提前畢業的學生拿到大學文憑,返國途中,還有兩位學生自火車跳車潛留美國。返國的人包括後來擔任袁世凱政府首任首相的唐紹儀、副首相梁如浩、外交部長梁敦彥、創立北洋大學的蔡紹基、興建中國第一條鐵路的詹天佑等人 (詹也是惟二在計畫中止前拿到大學文憑的人),這些第一代留學生多半走上公職,也常聚會打氣,許多人因通婚而相互成為姻親,他們的人生,從 12 歲那年便被時代改變了;這主題還有簡體版《大清留美幼童記》,另推薦這本書的前傳,《容閎自傳 : 我在中國和美國的生活》,也是簡體版。
《被遺忘的人》,全球多次金融危機後,上世紀 1920 年代的經濟大蕭條重新引起眾人關注,如三年前出版的《經濟大蕭條時代》,去年《被遺忘的人》則是以全新方式訴說這個古老故事,作者描寫羅斯福新政底下被忽略的人,因為,每個貌似成功的政策背後,總有人被遺忘,並且日益絕望,他們是從未被想到的人,他工作、他投票、他可能天天祈禱,但他永遠在付出;本書書名來自一篇同名論文,裡頭提到「A 一發現某件看來不太對勁的事情,害 D 受苦的事情,就告訴 B,然後 A 和 B 合力讓一件法案通過,以怯除禍害,幫 D 的忙。他們的法律永遠規定著,A、B、C 該為 D 作什麼」,本書的主角,就是這些無辜的 C。
錢穆曾說,歷史講人事,人事該以人為主,事為副,非有人生,何來人事 ? 但西方史學家看法常不同,往往事為主,人為副,故西方歷史多紀事本末體,而中國多列傳體。本書卻是少見以人為主的歷史報導書,談大蕭條下被遺忘的人,談那年代的美國總統、參議員、州長、電力大亨、銀行家、教會領袖、勞工領袖、股票分析師、作家、律師、記者、與無數不知名的人。
自然科學
《科學的高點 : 方程式之美》,這本科普書其實是科學史,介紹十大重要方程式的發展脈絡,兼及參與其中的科學家、帶來的衝擊挑戰、它所改變的舊世界與開創的新世界等,這些方程式包括畢氏定理、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式、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方程式、薛丁格方程式、海森堡測不準原理等。
序言提及的兩段話很有意思,作者說,相對其他歷史轉捩點,總發生於戰場或政治衝突等驚心動魄地點,這些同樣改變世界的方程式,卻是誕生於悄然寂靜的地方,如研究室或圖書館,這也是科學的魅力吧。另外,作者提到,馬克吐溫於《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說,經驗老道的河上領航員對河上水紋愈來愈駕輕就熟後,常也愈來愈難領略河川之美,不再感到驚嘆,科學家太熟悉於方程式後,方程式變成使用工具,反讓人忘卻背後的簡潔與讚嘆,興致樂趣漸失。推薦給想重燃科學熱情的人。
《別睜大眼睛看魔術》,本書一開始引用科幻小說大師 Clarke 的話,「凡是夠進步的科技都與魔術難以區分」,又引另位科幻小說家 Niven 的尼文法則 (Niven’s Law),「凡是夠進步的魔術都與科技難以區分」,顯然,這是從科學角度探討魔術的書。作者是一對神經醫學家夫妻,他們花了十年研究視覺神經與腦科學,想從認知科學角度分析魔術手法,並創了「神經魔術」 (Neuromagic) 這個學術用詞,十年來他們遠赴世界各地訪查職業魔術師,理解知名魔術背後的原理,他們也設計了自己的魔術,通過職業魔術師學會的認證,並自 2005 年起舉辦年度最佳錯覺比賽。
本書揭露許多魔術背後的手法,作者依這些技巧,解釋人們常見的視覺錯覺、認知錯覺、多感官錯覺、記憶錯覺、預期的錯覺、選擇的錯覺、關聯錯覺等,並一併解讀了騙子、推銷員、通靈人、政客等職業人士常用的技巧。這樣的科學研究,是否會令魔術師失去魅力呢 ? 作者常被問及此問題,多數魔術師均認為,秘密並不如許多人想的那麼重要,魔術師的分享也不會影響他們事業,因魔術師的專業在表演,而非秘密,如同哥白尼發現地球繞太陽運轉,但並不減日出之美,作者說,透過魔術原理瞭解我們大腦本質的缺陷,只會讓我們更謙卑。
本書最末列出魔術的實用啟示,十分受用,例如,魔術師常藉分散觀眾注意力,令你無法專注於舞台上特定細節而得逞,我們不該太相信一心多用;魔術的手法亦顯示,人的記憶不可靠,相距愈久,愈不精確;另外,魔術師常犯錯,但好的魔術師可拋開錯誤繼續往下表演,以致觀眾根本未察覺,人生道理亦是如此;還有,魔術師總利用幽默與同理心,令觀眾降低防備,拉近距離,這是溝通要訣;此外,當魔術師說出你想聽的話,你就會以為對方瞭解或猜中了你,這往往令我們無法辨別真相;最後,許多魔術皆是將觀眾注意力引導至特定細節,以致忽略重要的全觀,決策者宜慎之。
《世界既簡單又複雜》,原名 "Simplexity",是 Simple (簡單) 與 Complex (複雜) 兩字的複合字,也是探討複雜科學的書,本書很難區分類屬自然或社會科學,因複雜理論本為跨領域學科。複雜系統最著名例子應是蝴蝶效應,北京蝴蝶振翅,可能引發美國德州的龍捲風,台灣書市自 1991 年的《混沌》、到《複雜》、《深奧的簡潔》等書,一直有相關翻譯書上市,本書是複雜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討複雜事物的簡單規則與簡單系統內的複雜性,列舉之複雜系統包括股市指數、911 世貿大樓的逃生、政治與戰爭裡的複雜系統 (如一件小事造成選舉落選、一顆子彈引爆戰爭等)、職業球隊的勝負原因,也探討為何嬰兒是最好的語言學家、為何手機與相機變得如此複雜、為何複雜科學無法分析藝術作品等相關問題。推薦給喜歡跨領域知識的人。
旅遊
《極南》,旅遊書應沒有限制要去得成的地點吧 ? 這本新書介紹了南極、智利、阿根廷的極境之旅 (也是寂靜之旅),依序介紹了冰山、企鵝、海豹、信天翁、南極科學家、探險家謝克頓的南極墓園 (Shackleton)、波赫士口中一無所有的巴塔哥尼亞、大冰河、聶魯達、智利沙漠、浮冰湖、縱貫阿根廷的荒涼 RN 40 公路之旅、沒有盡頭的地平線、格瓦拉的摩托車之旅、醉生夢死的布宜諾艾利斯、探戈酒吧、阿根廷牛肉、馬黛茶 (Mate)、伊瓜蘇大瀑布、王家衛的《春光乍洩》、鹽湖、地熱溫泉、邊境之城等,全是異境元素,可配合書末地圖閱讀,這土地,每一個邊境都是世界盡頭。
書中還列出前往南極的教戰手冊,我特別喜歡書裡烏蘇懷亞港口的標語 : "The end of the world; the beginning of everything",翻過了南極大陸,又是世界的另一頭,這是一種哲學了。
《寂寞島嶼》,這本書的地點更難以到達了,作者出生於德國東北靠海小鎮 Greifswald,從小著迷於地圖集,書中列出 50 個小島,包括 1 : 125000 比例尺繪製的島嶼地圖及簡介,2009 年,本書獲選德國藝術基金會「最美麗的書」。書中島嶼多半不為人所知,如南極冰洋上的彼得一世島,去過月球的人還比踏上這島嶼的人多,拿破崙被流放的聖赫勒拿島 (Saint Helena),法國試爆氫彈的方加陶法環礁 (Cockburn Island),傳說藏有海盜寶藏的科科島 (Isla del Coco),法國科學院觀測金星的坎貝爾島 (Campbell Island),島上居民無法辨識顏色的平格拉普島 (Pingelap),二戰期間誕生史上最著名戰爭照片的硫磺島 (Iwo Jima),世界最南端捕鯨場的欺騙島 (Deception Island) 等。詩人余光中曾有散文「沒有人是一個島」,鼓勵因台灣而感孤立氣餒的朋友,也許看了這書,要更覺豐足盈饒了。
書名中文副標是「50 座你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實在中肯,這顯然是本屬於客廳沙發的旅遊書,也是需發揮想像力的旅遊書。還有,輸入經度與緯度,這些小島在 Google Map 上真的找得到,你也可以跟我一樣無聊。
《千里步道,環島慢行》,這就是本很容易抵達的書了,2006 年,千里步道籌畫中心推行千里步道運動,並出版《走路,給我一條千里步道》,目的要探查一條美麗的環島步道,供步行者與自行車手使用,探索台灣自然山海之美,歷經五年,終串連出這條 3000 公里的山海環島與東西向步道,去年推出這本書,副標是「一生一定要走一段的土地之旅」,這些步道,一定有經過你家附近,可即刻出發。本書特別介紹 12 條精選路線,包括蘇花公路、台東縱谷、阿塱壹古道、嘉南大竣台江步道、屏東六堆、百年糖廠路徑、彰化海岸、千段崎古道與舊山線鐵道、環台北盆地步道等。
社會科學
隨網路普及與社群平台興起,近年有大量社會科學研究集中於網絡系統上,這裡頭有太多新興議題,介紹幾本書。
《超級關係》,關於六度分隔小世界理論 (Six degree of separation),書市已有許多出版品,意指世上每個人,最多經過六次連結便能連上任意其他人,本書則自商業角度進一步詮釋此理論,這其實是眾多商管網絡研究成果的整理,作者把小世界網路區分三種元素,強連結 (Strong links) 意指常見面的家人朋友等親密網絡;弱連結 (Weak links),指泛泛之交、久未聯絡的人或朋友的朋友等;樞紐 (Hubs),指人在社會上參與的不同團體;此外,超級連結 (Superconnection) 則是網絡中的人脈王,他們是認識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要節點,這些人未必是名流菁英,往往僅是你身旁平凡無奇的人。
本書副標,"The strength of weak links",說明本書宗旨,一個事業或生涯的成功,倚靠的往往是弱連結而非強連結,這些與你不同領域不熟悉的人,才能帶給你所缺的要素,像 19 世紀英國哲學家彌爾所建議 : 「多認識思想行為模式與週遭熟悉者互異的人」,作者認為,只有弱連結才能創造新價值,強連結只能用以鞏固既有價值,書中也列舉弱連結可能開創的事業、開放式創新模式等。用三句話總結一下本書,加入正確的樞紐、尋找超級連結擴充你的網絡、多使用弱連結。推薦給對人際網絡有興趣的人。
《網路行為的關鍵報告》,這是關於網路搜尋的書,作者利用搜尋引擎關鍵字的龐大資料庫,分析眾人的網路行為,議題包括,政治人物網站瀏覽率與支持率的關聯、成人網站與社群網站的搜尋關聯、何時是畢業舞會服裝或線上節食網站的搜尋高峰期、人們最常搜尋的恐懼詞 (第一名是飛行)、人們最常搜尋的 "How to" (第一名是如何打領帶)、社群網站的 1-9-90 法則等 (意指社群網站中有 90 % 的人只是觀看,1 % 的人積極發文,另 9 % 的人介於兩者間)。推薦給想更暸解網路世界與人類行為的讀者。
《鄉民都來了》,原名 "Here Comes Everybody",中文翻譯很有創意,因書中討論主角便是網路上的龐大鄉民,本書試圖探討網路社群的行為模式與驅動動機,諸如人肉搜索、如何藉由分享來鞏固社群、個人媒體與部落客影響力、先出版再行篩選的資訊機制、哪些人會想編寫維基百科、網路上的小世界理論、網絡的正向效應、為何大多數開放原始碼的計畫都失敗了 (除了 Linux)、新社交工具與災難新聞的傳播等,書中所舉都是美國例子,不過在台灣的 ptt, Facebook, MSN, Blog, Plurk, Google+, Gmail 等均能找到類似印證。
也來一本與網路無關的書,《美麗有價》,作者是德州大學經濟學教授,探討美麗經濟學 (Pulchronomics) 與性感資本 (Erotic Capital),研究顯示,俊男美女一生要比一般人多賺 700 萬台幣,另外研究則指出,只有財富可抵消醜陋的負分,就異性交往來說,BMI 指數每增加 10 %,需要多 2 % 的收入才能抵銷肥胖帶來的扣分。這本書揭露人生的真實面,討論題目包括,美麗是否有固定標準、你願意為俊男美女付出更高價格嗎、俊男美女是否更容易成功等,書中亦指出,演藝人員、政治人物、律師、娼妓、MBA 畢業生,將是特別需要外貌的職業,書裡還引用台灣 2004 年立委選舉結果,證明外貌與當選的相關性,這會不會讓外國讀者認為,台灣都是以貌取人的人 ?
當然,這書也不是那麼殘忍,最後一章的主題是人定勝「醜」,作者試著鼓勵外貌不出色的人,但我怎覺得讀來不太有說服力。只推薦給認為自己外貌出眾的人。
工具書
《視覺溝通的法則》,這本全彩書印得很精美,簡言之是關於如何簡報的工具書,作者在 2006 年成功包裝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一砲而紅,書中用許多故事與範例,說明簡報的開場、故事設計、結尾、節奏、畫面呈現等面向;市面上相關書籍很多,本書最大特色除印刷漂亮外,作者還抬出許多表演專家作範例個案,包括美國前總統雷根、指揮家伯恩斯坦、物理學家費因曼、賈伯斯、馬丁路德金恩、舞蹈家瑪莎葛蘭姆、導演希區考克、莫札特等。推薦給不得不上台的人。
《如何寫書法》,這是本很豐富的書法工具書,市面上還沒見過類似作品,主題幾乎涵蓋所有書法議題,如書法教育、工具、基本技法、筆法、姿勢、以及從力學與幾何看書法史等;作者自問自答許多問題,諸如,你選錯書法老師了嗎、可以自己練字嗎、你為何看不懂書法、寫書法需要天份嗎、從什麼字體開始、書法老師教錯了嗎、寫字的好處與重要性、臨摹的極限、眼力與手力的關係等,作者也分享自己寫書法教書法的心路歷程,可稱書法學習的百科大全了。書法好像有失傳危機,推薦給所有人。
趨勢
大約從上世紀末,書市便充斥著趨勢書,某種程度反應現代人的生存焦慮,熱門主題從全球化、資訊革命、中國崛起、石油危機、氣候變遷、再生能源、糧食危機等,洋洋灑灑,最新議題則來到人口結構與世代危機,這主題早期討論皆來自日本,如 2006 年大前研一《M 型社會》,預示了世代衝突與階級分配不均,同年同樣來自日本的《人口減少經濟時代》,討論少子化、高齡化、人口外移問題,再有《下流社會》,專論缺乏生活目標的新社會下層階級,繼而,針對新階級的商業模式出現,《宅經濟》、《萌經濟》成為顯學了。
《一個人的經濟》,這是大前研一去年的書,不知大前設定自己一年要出多少書,其實書出太多在知識市場上只會貶值,這書討論網路化、少子化、高齡化、不婚族、宅經濟的綜合影響,還值得一看;大前在序言中說,日本烹飪節目常示範烹煮四人餐點,疏不知有 48 % 的收視群都是獨自收看電視,據調查,2010 年,日本單身戶已達三成,不生育的兩人小家庭則達兩成,合計超過一半家戶,單身與少子趨勢已改變行銷概念,目前日本貓狗數量已超越新生兒,「一個人經濟」的新商機才是重點。
大前還提出新休閒商機,特別在高齡化日本,每人退休後還有至少 8 萬小時要活,這相當於一輩子上班總時數,大前認為每個退休人要培養 20 種嗜好,其中 10 種室內娛樂、10 種戶外活動,戶外活動又區分 5 種獨樂、5 種共樂,這是巨大新市場。推薦給想創業的人。
《當世界又老又窮》,專談全球老年化,整個 20 世紀,每十年人類壽命就增加 2 歲,今日全球 70 億人比 100 年前總計要多了 2500 億年的壽命,我們要如何負擔這些增加出來的老化歲月 ? 本書與每個人都相關,除長壽簡史與老化原理外,作者走訪致力吸引老人移民俗稱「上帝等待室」的佛羅里達州,這裡有許多老人社區,也拜訪伊利諾州的 Rockford,居民老化與人口外移讓這座昔日工業城走向衰落,還有全球最多老人的東京 (2050 年日本將有四成人口超過 65 歲),還沒來得及富有就老化的中國 (60 歲以上老人人口將可獨立成世界第三大國),作者還提到全球老化對勞動力造成的負擔,所舉例子竟是富士康的員工跳樓事件;書中說了許多老人的故事,最後一則,則是作者 85 歲的母親。
這書在台灣翻譯出版別具意義,台灣與日本、南韓、義大利、西班牙,一併被作者封為全球最老的國家群,其中台灣還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勞動力問題將更形嚴重,就人文關懷面而言,也許可搭配楊力州導演的兩部紀錄片《被遺忘的時光》與《青春啦啦隊》。
應該來點本土論述,《崩世代 : 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這本台灣勞工陣線出的書,因總統大選之故,在去年底引起很大話題,書中依大量數據資料,認為在財團化、貧窮化、少子化與新自由主義衝擊下,20 年後台灣社會將面臨大量失業、貧富懸殊、勞動條件惡化、人口衰退、國家破產與族群衝突等問題,約略,就是這部落格大部分讀者成為社會中堅的年代。欣見這本書在媒體報導下,有不錯的銷售量。推薦給不願以上預言成真的人。
《水資源戰爭》,繼石油、能源、氣候、糧食等危機後,去年則推出水資源危機,其實這是 2002 年全球化論壇水資源委員會主席所出的暢銷書,已翻譯成 27 種語言,去年才見繁體中文版,本書原名 "Blue Gold",這個藍金議題還在 2008 年拍成同名紀錄片,廣受迴響。
據統計,2000 年全球已有 20 % 人口無法取得安全用水,預計至 2030 年,全球水需求量將較供給量多出 40 %;在此趨勢下,本書提出跨國企業壟斷世界水資源的問題,跨國水公司常至第三世界國家竊取水資源,並於包裝後高價賣給缺水國家營利,書中還探討上游與下游國家的水資源衝突,如水壩興建等水資源戰爭,水已成為全球交易市場上爾虞我詐的商品。本書出版後,全球水資源正義活動也如火如荼串聯,許多抗爭組織陸續成立,並於過去幾年活躍於全球,2010 年 7 月,聯合國在 122 國贊成下,正式通過水資源保護條約。
《巴西,未來之國》,金磚四國在出版界的介紹順序,大抵是先雜誌後書籍,先中國再印度,然後至去年終輪到了巴西 (其實也是台商的投資順序),本書是巴西簡易百科,也是中文書市的第一本書,介紹了大家熟知的巴西足球、森巴舞、海灘、Bossa Nova、名模、雞尾酒、雨林,也包括眾人較不熟悉的巴西文創產業、石油、乙醇、生質能、水力發電、貴金屬礦產、飛機製造、世界最大的農耕與森林面積、世界最高的咖啡生產量、全球三成以上的動植物物種等。
對巴西有興趣的人還可參考《巴西,如斯壯麗》,這是巴西前總統卡多索 (Fernando H. Cardoso) 的回憶錄,卡多索出身政治世家,祖父與父親都是將軍,他是社會學博士,會講五種語言,從政前是流亡英、美、法、德的教授,他關於拉丁美洲依賴理論的著作,是相關著述一定要引用的文章,卡多索是「菁英」這詞的代名詞,曾被評論「如果不當總統,就會是教宗」,八年任期把通貨膨漲率從 2075 % 降至 14 %;他的繼任者魯拉 (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 只有小學學歷,擦鞋童與車床工人出身,連母語葡萄牙語的文法都錯誤百出,也是全球唯一的半文盲元首,魯拉與卡多索原是政治盟友,巴西民主化後成為對手,兩次大選皆敗給卡多索,終在其卸任後當選後兩任總統,魯拉卸任時,民意支持度還在八成以上。巴西示範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成功領袖風格,目前他們要向全球示範的,是女性總統風格。
設計
《裝幀台灣》,作者因個人業餘興趣,投入舊書攤與書籍封面裝幀之研究,本書探討台灣現代書籍的設計,介紹 320 餘張封面,作者認為,老派手繪封面自我重複成分少,麗質天生,個性鮮明,遠較今日的電腦封面設計來得有生命。書中介紹台灣書籍設計史、漢字的設計變化、不同身體形態學的封面設計 (如作家人像、手勢、姿勢等)、紅黑藍綠黃白六色封面的隱喻與政治象徵等。序言的闡述很深刻,作者認為,相較海報、唱片、商業包裝等封面設計,書籍封面的文本結構與精神源頭其實最接近詩,以規模尺度而言,詩的語言最為簡短精要,但又需具備某種渲染氣氛,也往往最難翻譯。推薦給喜歡書、喜歡設計的人。
《吳東龍的東京設計生活》,作者是職業設計師,這是他 2007 年旅居日本時的見聞,包括所有東京設計元素與生活型態,可一窺設計師眼中的機場設計商店、機場餐、車站壁畫、茶道、UNIQLO、電視設計節目、自動販賣機、日本郵局、垃圾分類、陶藝、花火大會、燈泡設計、洗衣店、蝴蝶椅、錢湯、賞楓、橫濱聖誕夜、鎌倉大佛等,推薦給喜歡日本元素的人,也推薦作者個人網站。
《了解人,你才知道怎麼設計》,這是本設計心理學,如副標「洞悉設計的 100 個感知密碼」 (100 things every designer needs to know about people) 所言,書中自心理學與腦科學角度,介紹人們如何看與接收、如何閱讀、如何記憶、如何思考、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作決策等議題,許多論點皆很實用,諸如,字體大小的重要性、閱讀與理解的差異、不同顏色的意涵、瀏覽螢幕的方法、一次能記住的項目有多少、分類的重要性、注意力是選擇性的、情緒與決策過程等。推薦給設計工作者。
商管
書市裡的商管新書每年總要來個數十本,並有一定趴數會成為暢銷書,但真正的實用性總令人存疑,我認為趣味也許是較好的商管選書準則,介紹兩本有趣的故事書。《北京的蝴蝶,東京的蜜蜂》,這是日式管理的書,作者用九個故事,探討組織創新個案,包括北海道旭川市立動物園的復活、京都市立堀川高中的升學奇蹟、JR 東日本車站商店街、豐田汽車的超小型新車款、日本第二大湖霞浦湖再造、人口外移的下勝町再造、銀座大樓頂養蜂計畫等,所有故事皆是在創新現場質性探索研究的成果,套句《大搜查線》的對白,「事件是發生在現場」,是本非常實務的創新管理書。
本書一大賣點是作者野中郁次郎 (Ikujiro Nonaka),商管背景的朋友當知道,這是知識管理與創新管理的大人物,知識螺旋 (Knowledge Spiral) 的創立者。
《不只是件白襯衫》,整本書是一個案故事,或說策略管理小說也行,描述剛從商學院畢業進入國際管理顧問公司任職的主角,接下賈氏化學公司的大案子,要幫一項可製成高品質布料的最新化學技術訂定市場策略,主要人物有 4~5 位,大部分內容皆是對白,涵蓋策略、組織、財務、行銷各領域。從書中可看出課堂個案與實務商業運作差異、新進企管顧問與資深顧問的競合、企管顧問與客戶間的溝通、團隊如何協調出共識、如何運用眾多量化工具找出可行操作答案等實務細節,正如書中的對白,「分析唯一的用處就是把自己的無知變成數字。」
本書最大賣點也是作者,作者 J. B. Barney 是策略管理界的大人物,他是資源基礎理論 (RBV, Resource-based View) 的主要倡議者,也是相關學術文章一定會引用的人。沒辦法,這世界的聲音實在太紛杳,我們只能參考 Big Name 了。
《Facebook 臉書效應》,這是 Facebook 的創業故事,今日 Facebook 的會員數已超過 6 億,佔全球網路人口的 30 %,本書從祖克柏格 (Mark Zuckerberg) 的哈佛大學宿舍談起,直到 Facebook 所面臨的未來挑戰,可當商業故事閱讀。推薦給喜歡電影《社群網站》的人。
趕在過年前把書單推薦完了,不覺間列了太多,書籍這檔事,總是用時不夠,藏時嫌多,常常便成了痛苦之源,蘇軾說「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也不是虛言,現代人面對的新書太多,其憂患又非古人所能解,19 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推崇古籍,把新書比為蒼蠅,說一般人只因油墨未乾而愛讀之,真是愚不可及。幸好,我沒這麼大野心,現代社會出書容易賣書難,多推廣新書,增加網路上的搜尋曝光度,延緩它們被下架銷燬的大限之日,也屬新春期間的小功德了。
古人書不多,挑書卻較今人講究,明代藏書家祁承燁的「鑒書五法」有「審輕重、辨真偽、核名實、權緩急、別品類」五大項,實在太嚴肅了,幸好,我亦沒這般野心,我喜歡英國文豪約翰生 (Samuel Johnson) 的話 : 「寫作的唯一目的,是幫助讀者更能享受或忍受人生」,挑書推薦書,亦如此而已。
延伸閱讀 :
書單(1)
謝謝您的推薦書目,喜歡!
回覆刪除雖然有些書我看過,但看您的介紹,卻有另一種視野的觸發.
一直特別喜歡您文章的結尾方式,總讓我想到《老子》的三十輻而共一轂….
也想到晚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的「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看似紛繁的材料,最終還是指向一個核心,
套句您上面的話,真是「深奧的簡潔」啊…呵呵~
其實,我每次讀您的文章,都會預猜結尾的方式.
我原本以為您這篇文章,會出現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的詩句「我從書中抬起眼來, 一切都已變得偉大….」結果猜錯了.(冏)
雖然每次都猜錯,但”smater”那一篇,我有猜到應該會出現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喔~
祝您 新年快樂!
也祝您新年鴻圖大展 !
回覆刪除怎麼大年除夕還來拜訪部落格,
實在感動 !
您舉的老子與二十四詩品,
意境都很高遠啊,
是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