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1日

宗師


年前抽空看了王家衛的一代宗師

這裡沒寫過影評,實則網路評論都很專業,不敢野人獻曝;再者影評非我所擅,我看電影的李克特 (Likert) 尺度依序是落淚、推薦、是部電影、睡著、忘記有看過,實在缺乏鑑別。一代宗師一拍十年,不說好電影未免苛刻,我覺得劇裡透著些哲學,值得寫一寫。


功夫就是時間

時間專家愛因斯坦說,時間的存在,只是讓事情不要都擠在一起。

看來練功也是,世上有些東西,提綱挈領琢磨一下,便可粉墨登場,但功夫不是。行家說,是套招還真練過,一望即知,所以這戲演員除飾馬三的張晉有功夫底子,其他全被王家衛送去習武,梁朝偉學葉問詠春拳四年,師傅是葉問弟子梁紹鴻,章子怡學宮二的八卦掌,師傅是李連杰師妹,張震學一線天的八極拳,師傅是北京大家王世泉。張震在北京四環機場邊小樹林,就這麼每天 6 小時練了三年,還參加長春八極拳大賽,奪了冠軍,十分勵志。


這戲像補習班,演葉問太太的宋慧喬,也一天 6 小時練了幾個月,原因是身為葉問老婆,需體會武術感覺,還每天 3 小時學中文;梁朝偉學禪修章子怡也學唱戲、針灸,兩人學完各自拳路後,還得學對方的,因要對打,得熟悉走位扣步。戲殺青,宋慧喬繼續學中文,大伙習得的功夫也沒擱下,張震說他早晚繼續練,被讚譽現在一看便是身上帶了功夫的。


然後,片子剪出來,大伙學的東西都被剪掉了 !

這可能是導演的哲學,演繹一下生命裡本來很多事都是徒勞無功那句電影老話,但說徒然,又似有後用,像莊子的無用之用,安慰一下演員。

好吧,我真正要說的哲學其實來自張震的師傅,功夫,不練,不會有成績,練了,也不一定有成績。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師傅知道,三天不練,所有人都知道,但反過來,連練三天,也可能原地踏步。


這裡透著點哲理,世上學問,分三等級,第一種,講天分,不練也有成績,第二種,談積累,不練不行,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第三種就麻煩,不練則廢,練了也未必卓然有成。不幸功夫是第三種,功夫就是時間是螺旋式上升,習武的人,只能誠實面對自己。自古醫武禪不分家,都是道,裡頭潛藏生命哲理,一代宗師,原來也是人師。像清代趙翼的詩,少時學語苦難圓,祇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所謂絕招,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

王家衛拍這戲拜訪了大江南北百來位師父,從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東北、上海、浙江、佛山、香港、澳門、台灣,有時請師傅教他救命絕招,這是一位老師傅答案,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

簡單與極致,金剛經說,修行從灑掃庭除開始,這是簡單;張之洞的惟靜識乃遠,惟樸力乃充,也是簡單。再是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的座右銘,寧拙勿巧,這話由楊振寧嘴巴說出來,特別有說服力。

極致,西方心理學研究 (Anders Ericsson) 還把它量化了,是至少一萬小時的練習,像畢卡索、披頭四、比爾蓋茲、費德勒,是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的境界。或者,是一輩子,像李國修在京戲啟示錄的著名台詞,人一輩子,把一件事做好,就功德圓滿了。

只是那件事是什麼,得自己找。



功夫,兩個字,一横一豎,對的,站着,錯的,倒下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所以功夫的世界很簡單,最後站著的,就是宗師,眾皆誠服。

就觀賞面,我喜歡這種不拖泥帶水的美學,乾淨俐落,像正中快速直球,沒破綻的本格推理,整除的除法,同時結束的交響樂,或全部坐滿的囍宴桌次。好吧,後面這些完全沒有關。


但文人世界比武林複雜許多,典論論文說,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不純粹,就有了心機。此時立身不是一橫一豎,而是以曲求全,像道德經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委屈反可保全,彎曲反可伸直,低下可充滿,破舊可更新,少可得,多反惑。Less is More,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又回到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這環節上。

到頭來,行方智圓,方圓有度,文武還是相通。


我看的已不是一個人、一條街,而是一整個時代

電影最初英文片名是 "The Grandmasters",複數,一群宗師,不是一位,像王家衛說的,我看到的不是一棵樹,是一片樹林。


武俠小說有兩種,太平盛世,武林與現世是隔絕的,各自發展故事;亂世,武林就是時代縮影,習武者不可能置身事外。葉問是後者,歷光緒、宣統、民國、北伐、抗日、內戰、到香港,那是冷兵器 (刀槍棍棒) 結束,熱兵器 (槍砲彈藥) 四起,舊派武人面對新世界的時代,導演說,這代武人如何成為一代宗師,就是民國的故事。

我小時想寫武俠小說,故事是清末武林高手競逐盟主,打完後遇到槍砲,全被幹掉,幸好沒動筆,結局大概沒人想看。這啟蒙很可能來自電影黃飛鴻首集,黃飛鴻的死對頭鐵布衫嚴振東,刀槍不入,片尾被洋槍亂槍打死,臨死握著黃飛鴻的手說,黃師父,我們練了一輩子武,到頭也抵不過洋槍。


所以,時代面前,很多人本是頂尖高手,但隨歷史時間,都成生命的手下敗將。張大春在與王家衛的對談中說,香港這塊劇情,有美人的遲暮,英雄的陌路,避居香港武人,都有他們的滄涼、美麗、魅力,開武館 (或理髮) 謀生,是民國武人下半輩子的故事。這些人還包括最近港劇演的莫桂蘭,她是黃飛鴻第四任老婆,遷居香港後在灣仔重開寶芝林,盡是「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了。


武藝再高高不過天,資質再厚厚不過地。人生無常,沒有什麼可惜的。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王家衛拍片初衷,來自十年前一段影片,葉問死前三天,搬出木人樁,著睡衣在客廳將詠春 108 式打了一遍,請兒子錄下來,傳說李小龍想出錢買這套拳,葉問拒絕了,因他要留給所有人。因此,這電影想講的故事是,為何這人想用最後一口氣將所學傳出去。


人要見自己,先知道自己志向,見天地,在世間歷練,見眾生,把學到的東西傳承下去,只有把東西還給眾生,才是一代宗師。像戲裡對白,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


然而,說得容易作來難,歷史洪流裡,許多人理想沒了,犧牲了,從舞台淡出,或回不去,最後成就了葉問,只有他走完這條路。電影裡大部分人,或真實世界多數人,都不是宗師。


這成了片中的面子裡子哲學,人活一世,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裡子,都是時勢使然,能耐還在其次。葉問是面子,張震的一線天是背後裡子,宮老爺子是面子,他的師弟,趙本山演的丁連山是裡子。王家衛連剪片都實踐這哲學,他在回答到底剪掉哪些內容時說,其實剪掉的不是割捨,只是從面子變成裡子,這些裡子能幫他理解角色 (可是觀眾不理解啊 )

所以張震不愧老班底,他在車站與梁朝偉對打一場戲,說很有力度,但不知最後電影會不會出現 (果然沒有)。宋慧喬外行了,期待看自己在大雨中那場戲,身邊人都覺好看,導演帶出了她想像不到的面部表情 (根本剪掉了啊)


這種面子裡子,得志與不得志,兼善天下或獨善其身,牽涉人生意義的更大命題。

二戰在集中營度過 3 年的猶太人 Viktor Frankl,後來寫了本書《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他在大屠殺體悟了人生意義,不過現代人多數沒這樣遭遇;紀錄片《一個女人和五本大象》(The Woman with the 5 Elephants) 主角 Svetlana Geier,二戰後從烏克蘭逃到德國,用 50 年歲月將杜斯妥也夫斯基五本巨著翻成德文,小野看完後說,很羨慕清楚自己人生要做什麼的人,但我們多數人也沒這麼幸運。


大部分關於人生意義的格言都相左,達賴喇嘛說,生命的目的是追求快樂,無論哪一種宗教。可蕭伯納卻說,沒人可承受快樂一輩子,那是人間地獄,叔本華也否定人存在是為了快樂,尼采認為快樂只是音樂,佛洛伊德則說是愛與工作。


還有人說,人生在世是為了尋找意義,而非樂趣,除非是充滿意義的樂趣(Jacob Needleman),如果還想聽關於快樂的繞口令,托爾斯泰還說,快樂不在於能夠做你想做的,在於總是想要你做的。

這些數來寶乍聽有道理,但人生跌入谷底時一點也不受用。世上真正知道人生意義的人應該非常少,遑論指導你怎麼走,所以不要把談人生意義的勸世文看得太嚴重 (包括這篇文章),你到榕樹下抬頭,十分鐘後便有許多人圍著你往上看。

顯然人生不是道路,是既沒標誌也沒方向的大海,我比較喜歡黑色幽默,小說《銀河便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中,有台萬能電腦負責回答人生與宇宙的意義,計算了 750 萬年後,它的答案是 "42"。靈感可能來自維根斯坦,他說人生意義本身就是無意義的命題,或如英國格言寧可人生是無意義的,也不要有一個我無法贊同的意義。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是一代宗師的人生意義,很純粹,立德立功立言。但我們都只是開理髮廳的一線天,或片花被剪掉的張震 (一線天的角色原型是蔣介石保鏢劉雲橋,八極拳師父,也是把八極拳帶到台灣的代表人物),身為見不了天地與眾生的裡子,人生有何意義 ? 柯林頓大學畢業是個有為青年,他的人生目標只有做好人、娶好太太、生下好孩子、交好朋友、寫本好書五項。好吧,這例子可能不太好,他竟成了美國總統。


我最喜歡這部落格介紹過的喜劇團體「蒙地蟒蛇(Monty Python),他們的電影對白說,「現在,我來告訴各位什麼是人生意義了,其實,那真的沒什麼特別的,你只要試著對別人友善,別吃太油膩的食物,偶爾閱讀一本好書,讓朋友來探望探望你,並且與其他種族和國家的人和諧共處就好了。」 


這種裡子哲學,像戲劇中的跑龍套,天知道,有天你也可能是武俠片裡拿流星槌或斧頭的人,棒球片的第九棒或低肩側投,古裝片小二官差仵作,偵探片無頭蒼蠅的警察,校園青春片的胖子,戰爭片登城牆的人,清宮片的公公太醫,或三級片的所有男性,但就像廣東話將龍套稱為「茄哩啡」,取自英文 Carefree,就是無憂無慮,無所謂,也是人生意義,像君子乘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以行。






顯然遊蕩的人未必都是迷路的人 (Not all who wander are lost)稍微積極一點,我喜歡田納西威廉斯 (Tennessee Williams) 的劇作對白,「我不明瞭我的歸宿,但我努力跟隨正確的方向,我比我自己想像中更虔誠」(I don’t know my destination, but I’m trying to follow the right direction, I am more faithful than I intended to be)

這是一代宗師的反面哲學意義,不過講到後來好像與電影無關了。








3 則留言:

  1. pi呢?
    偷偷讓它消失,不太好吧.

    回覆刪除
  2. 哈哈,
    因為還想再改寫,
    但最近實在太忙了,
    竟然被發現了

    回覆刪除